2月3日,以“催动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23年度中国企业影响力十件大事”系列发布仪式在北京举办。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出席会议并进行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
当前全国正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指示。根据我的个人学习心得,催动新质生产力应在“三全””上下功夫。
一、全链条催动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主要是由高等院校、高科人才、高新技术、高端产业这个链条催动形成的。这就是“四高”,其中各个环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关键在于通过优化配置形成催动合力。具体来说,催动新质生产力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全链条的正向推动。正向推动主要表现为:高等院校推动高科人才培养、高科人才推动高新技术创造、高新技术推动高端产业发展、高端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这就要求教育、人才、科技、产业等领域各自立足自己的实际,制定实施适应下一环要求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四环来催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个正向的推动过程。
二是全链条的逆向引导。逆向引导主要表现为:新质生产力规划引导高端产业、高端产业规划引导高新技术、高新技术规划引导高科人才、高科人才规划引导高等院校。这就要求从链条的终端到其始端依次来制定发展规划,从而发挥上一环对下一环的目标导向作用。这是一个逆向的引导过程。
三是全链条的相向而行。相向而行主要表现为:高等学校、高科人才、高新技术、高端产业,都为催动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教育、人才、科技、产业的发展都朝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相向而行。
二、全过程深化产学研合作
我国催动新质生产力的链条尽管非常齐全,但各环的链接还不紧凑,其动能也不强劲,走什么样的路径才能使其优化配置和强健支撑?主要有四条路径:
一是科学家领衔创办高端产业企业。科学家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的视野。科学家可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创建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企业家率领高科人才发展高端产业。企业家既有做大做强企业的基本条件,又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他们通过招揽高科人才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必定能够促进高端产业发展。比如任正非创办的华为公司,员工有19.5万人,其中博士和硕士以上的占比达到50%。2022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1615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5.1%,10年累计投入超过9773亿元。这就是华为在美国极端围堵之下而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
三是科学家和企业家引领高端产业发展。科学家具有研发能力和资深的科研成果,企业家具有管理经验和资本实力,这“两家”合作不仅能够办好企业,而且可以很好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与深圳大疆创始人汪滔合作之后,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企业。今后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种“两家”优势互补、一起发展的联动模式。
四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高端产业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推动高端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这种载体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发展条件,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高科人才的重要作用。
三、全方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已跃居全球排名31位,并且连续两年被列为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但是我国营商环境与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方位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众所周知,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在全球由来已久,《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和《政府与市场的博弈》这两本经济学名著都认为,世界经济学史是一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史,也是一部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史。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属于政府干预史,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属于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史。在目前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能将“有限政府”变为“全能政府”,不能把应该由市场决定的事情变为由政府决定的事情。只要我们营造了真正的市场环境,企业就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进而就会产生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