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资国企发展的重点任务依然受到广泛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当前,天津国有企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改革活力持续释放,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新的一年,天津国资国企如何立足大局,加快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报》记者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勇。
《中国企业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这次“两会”热议的话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天津国资国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哪些方面的考虑和举措?
张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天津国资国企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工作,遴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战略性前沿科研攻关;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合,积极承接吸纳北京等地创新资源,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科研平台、创新联盟,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二是加快产业创新。围绕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在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在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展现国企担当。加强信创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布局,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资布局中的比重。积极发展贸易、物流、交易、设计、检测、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公益类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发展新兴产业、新型服务业态。推动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产业金融、航运金融。
三是深化融合创新。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积极推进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供应链网络建设,引导传统产业探索创新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模式。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依托天津软件园、京津冀工业软件园、石化产业园、纺织工业园、农业产业园、健康养老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承载地。
《中国企业报》:今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天津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连续三次获评A级,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怎样实现新的突破?
张勇:天津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要求,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转机制、增活力、严监管、强党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带来了积极变化。市级国资监管企业利润总额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同比增长14.4%,缴纳税费等同比增长8.3%,实体企业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发展动力活力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在城市运营、民生保障、能源保供、抗洪抢险救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时刻的主力军、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为源头活水,以增强国资国企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抓手,打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战,推动功能使命性改革任务有效落实,体制机制类改革任务“神形兼备”,今年底前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70%以上主体任务。
一是坚持分类改革。按照市场经营型国企重点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城市服务保障型国企重点提升功能作用、市属金融企业重点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总体要求,深化分类考核、分类核算,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考核,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完善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经营决策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更大范围、分层分类落实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在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中长期激励,推动国企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行。
三是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出资人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出资人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国资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智慧化”“穿透式”监管。深化过度负债、无关多元、会计信息虚假、融资性贸易等方面专项整治,开展金融和类金融业务风险排查,防范遏制各类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四是更好发挥国企“三个作用”。加快提升国企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科技创新工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设立创新发展基金,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深入实施“国企英才工程”,健全国有企业加快引进科技项目、高端人才配套政策,吸引新技术、好苗子扎根国资国企。提高国企产业控制能力,强化国有企业在能源资源、粮食供应、国防军工及重要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的功能作用。增强国企安全支撑能力,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集中,提高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防范和化解风险,增强“造血”功能、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应用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的债务化解方式,在推动降低企业负债水平、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金融企业稳健经营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中国企业报》:“三量”工作是天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抓手和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请介绍一下天津国企今年在“三量”方面的重点工作。
张勇: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三量”工作,是天津国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为国企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我们将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力推进、提质升级“三量”工作,完善形成国资系统“三量”工作2.0版本,突出抓好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推动天津国企改革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在盘活存量方面。坚持内容为王、善建善营,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样板盘活项目,今年实现40个重点盘活项目全部开工,盘活150万平方米以上存量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房产。重点推动海河设计之都柳林街区、金钟河大街南部片区、南门外大街商圈北部片区、第一机床总厂、天拖片区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建设,更加重视产城融合、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助力提升城市业态、功能、品质;推动劝业场、吉利大厦等一批存量商贸商务设施迭代升级;推动东亚坊、环球磁卡、网约车综合服务产业园等一批老旧厂房打造主题产业园区;推动汉沽盐场15万吨食盐车间、天女功能型油墨项目等一批生产装置达产扩能;推动王朝、芦花、飞鸽等“老字号”企业“一品一策”高质量发展率先突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在培育增量方面。通过优化布局、提升产业能级、上云上规上市等多种途径,培育发展有效益的增量。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对照天津“十项行动”各专项方案,深入研究、创新运用中央和天津有关支持政策,加强专班化组织、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抓好国资系统“十项行动”72个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筹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在改善产品供给、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扩大产能,更好维系存量客户、增强客户粘性,积极发掘新的需求、拓展新的市场渠道,提高产品产销率和市场占有率。推进国有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工作,构建贯穿经营环节和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存量要增量。深化上市公司提升行动,强化上市公司市值考核评价,积极维护股东权益,推动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发展一批“小升规”企业,不断提高规上企业比重。
在提升质量方面。通过深化改革、育精培优、强化管理等,多措并举提升国有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深入实施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推动天津港集团、渤化集团等加快建设一流企业,推动天纺标、七一二、海河设计集团等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标杆。深化“育精培优”专项行动,以企业需要为导向推进创新试点和包联推动,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深化管理提升行动,推动市管企业优化管控体系,将监管企业管理层级动态控制在三级以内,健全低效无效企业市场化法治化退出机制,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大力压降“两金”、治理亏损。
《中国企业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压舱石”,为带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天津国资推进国企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请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
张勇: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带动作用,是国资国企应有之义。我们将结合天津国企自身优势、特点,积极推进国企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增强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功能。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打造“链主”企业,重点提升港口经济、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设计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国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天津港集团作用和国资国企在临港制造、交通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等领域产业基础,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助力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央地国企合作,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健全央地国企合作共建机制,完善京津冀三地国资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发展。
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培育开放发展新动能,持续推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示范区等海外项目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贸易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带动产能、装备、服务、技术、品牌走出去。加强多方合作促进强链补链延链,支持国企与外企、民企等各种所有制企业合资合作,发挥国有股东积极作用,加快奥的斯电梯产业供应链联盟、三星新能源电池等合作项目建设,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聚集资源要素,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