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河南郑州举办。以“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平行论坛——第二次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峰会第十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同步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企业报》集团、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承办。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钊出席会议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研讨会,期间聆听了各位领导、专家的优秀案例分享,感受颇多,深受启发。2021年以来,沾化区始终践行“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新要求、新期待,深化体制改革、健全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要素供给水平持续提升。在此向大家做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区情区况简介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沾化区基本情况。滨州市沾化区是“中国冬枣之乡”,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南岸,地处山东省北部。全区版图面积221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办事处,438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拥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沾化能源储备丰富。一是土地资源富集,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北部海岸线绵延102.5公里,拥有未利用地41.6万亩,可承接重大项目直接落地建设。二是绿色能源充沛,大部分区域70米高度年有效风速达7600小时以上;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200小时,年辐射量每平方米5030兆焦。三是水资源充沛。境内拥有115公里输配水主管网,建有总蓄水能力1.05亿立方米的5座大型水库。四是电力供应充足,建有变电站23座、电厂3座,形成了以22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180千伏变电站为枢纽,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互为备用的供电网络,实现了供电配网自动化。沾化产业基础坚实。突出“四量并举”,实施化工新材料、精细氧化铝、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三三倍增”计划,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4家,打造了6条重点工业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精细氧化铝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现代医药农药产业链、食品加工产业链)。沾化政务生态优良。持续擦亮“这一沾·事好办”营商环境品牌,帮办代办中心提供“保姆式”全领域、全流程帮办代办,上门服务、送证到家,打造了“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连续3年居全市前列。
二、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做法
近年来,滨州市聚焦“服务品质更优、民生品质更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山东省首个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双双取得公职律师证的城市,滨州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建立“法智护航中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全面实施“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工程,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以承诺为凭、以信用作保、以监督保障”的“无押金”服务新模式,全力打造“无押金城市”金字品牌。
为赋能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沾化区在县域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是谋划抓早,定准提升路径。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决策性事项一律提报区委常委会或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确保顶格部署、高位推进。从点上突破向整体发力转变,确定“一手抓为企服务、一手抓流程再造、试点助推产业发展”总体思路,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自主谋划制定《“这一‘沾’·事好办”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建优顶格推进、协同联动、业务研学3项机制,确定企业底数“调优”、联企帮扶“遍访”、对标创新“提质”、典型案例“培育”、政策直通“搭桥”和随机走访“问策”6项跃升行动,21个领域梳理任务事项218项,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
二是服务抓优,定实政策惠企。研究出台《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增量发展行动意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2022—2024年)行动计划》《企业上市培育行动计划》等系列支撑文件,印发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管理办法,支持企业申请贷款1.55亿元。成立企业家协会,举办企业家大会、表彰大会和优秀企业旗帜广场升旗仪式,着力塑造企业家口口相传的营商环境口碑。深入推进部门联动、协同办理,变“串联依次推进”为“并联同步审批”,综合运用“并联审+容缺审批+承诺制”,将办理时限压缩80%。首创《全链条企业风险防控指引》,优化企业法治营商环境;组织开展“政企同心·成就梦想”“亲清茶事”活动,落实减税降费3.8亿元。
三是创新抓先,定牢流程再造。连续3年开展“对标创新提升月”活动,20个领域谋划创新事项32项,持续推动成果转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审批窗口”进园区,推出“六个直通”园区服务机制,将103项事项延伸至企业“家门口”,组建132人“项目管家”团队,打造“定制+精准”帮办代办模式,为28个项目制定专属审批流程图,实现“一张图”服务项目全周期。在全市率先出台项目多公告合一实施办法,手续办理时长由41天缩减至17天。构建全链条信用服务闭环机制等29项创新成果获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刊文推介,城镇燃气领域“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省级“揭榜挂帅”重点改革试点,顺利验收并全省推广。
三、创新案例分享
借此机会,着重向大家分享我们在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园区事园区办”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背景情况
园区内企业集聚,对各类手续办理的需求较大,但距离区政务服务大厅相对较远。为突破资源配置瓶颈,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完成业务办理,着力解决企业办事多头跑、往返跑等问题,沾化区行政审批部门、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经济园区联手建立全市首家人大代表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站暨园区帮办代办服务站,系统化打造企业“家门口”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办好事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二)主要做法
一是全链条闭环审批,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建立“2+3+7”值班值守机制,推动从公司设立到施工许可等103项服务事项全部在园区内闭环式办理完成,实现园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全覆盖,将企业的难题解决在“家门口”。
二是“审批管家”精准施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聚焦服务园区重点项目,实行“定制+精准”的“审批管家”帮办代办服务模式,主动上门靠前服务,结合“拿地即开工”“多证联发”“分阶段施工许可”“并联审批”等审批模式,为每个项目“量身订制”审批流程,制定“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方案,通过市区联动两级帮办、上门服务主动帮办、联合踏勘协同帮办等全程帮办服务方式,加速推动项目手续办理,降低企业时间成本。
三是主动上门把脉问诊,推动项目加速落地。随着帮办代办服务站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服务由“坐等难题上门”变成“主动上门找难题”。如,省重点项目(山东达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年特种胺一期30000吨/年异丙醇胺项目)建设期手续办理过程中,“审批管家”主动上门进行指导帮扶,通过“拿地即开工”“多证联发”等改革举措,将规划方案审查等审批环节调整到“拿地”前预审,并协调区自然资源局等4个部门加快推进,拿地到开工整个过程仅用了35天,再次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四是人大监督跟踪问效,构建系统服务体系。打通“审批服务+人大监督”服务链条,强化人大跟踪问效,在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站全力构筑监、测、推、引、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聚力实现“企业有呼声、政府有服务、人大有监督”,以监督提升审批质效。
(三)取得成效
政务服务供给侧,沾化经济开发区帮办代办服务站逐步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独立完整的闭环式审批单元,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办成事成为常态。截至2023年底,服务站累计办结相关许可事项310项,走访企业345次,协调解决用地、税收、用水用气、环评等问题94个。
政务服务需求侧,园区企业办事观念逐步发生转变,“跑多部门、跑政务大厅”变“办事就找服务站”。项目办理企业无需多个部门来回奔波、审批材料不再反复提交,跑腿次数平均减少80%,办理时限压减50%以上,办事体验更加高效、顺畅,少跑腿、零操心的“无感审批”成效日益显现。
沾化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兼顾指标水平和企业、群众感受,更加突出为企、为民服务精准性和服务模式创新性,系统谋划创新跃升事项,全力打造服务品牌特色,为持续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贡献更多沾化力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