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新纪元。今年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来,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在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把脉定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京津冀产业一体化
着力理顺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更高层面整合京津冀产业发展,合理安排三地产业分工特别是制造业分工,着力理顺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深化京津冀产业政策衔接和园区共建,积极推动区域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构建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2019年5月,京津冀共同签署了产业链引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未来京津冀产业链引资合作将突出战略性,立足三省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定位,产业链引资工作长期有规划、中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突出机制性,建立三方协同、项目会商、合作招商和沟通协调等“四项工作机制”,以制度机制保障战略合作常态运行;突出共享性,努力实现功能区、产业规划、重大项目、政策等信息共享,项目活动、引资平台等资源共享,产业链高端项目的项目共享。这为避免京津冀产业链断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生态、产业这三个重点领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交通先行,生态环境是保障,离开了交通和生态环境,产业协同发展也难以推进。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要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持之以恒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近些年,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显著。2014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5.9微克/立方米,2021年降至33微克/立方米。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成果丰硕,“轨道上的京津冀”已经初步形成。在铁路方面,京张高铁、石济高铁、京雄城际、京津城际延伸线等建成通车。一是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共同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格局优化,科学规划并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构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条件。二是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三是发挥好大兴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现代化要交通先行,要发挥好大兴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联通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北京“四个中心”、雄安新区建设,服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新征程上,京津冀三地将携手发力,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协同新空间不断拓展,区域协作加速推进,书写新时代协同发展精彩篇章。
(根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堂林《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与成就》讲稿摘编整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