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2025年长江首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在宜宾市高铁南片区成功举办,标志着宜宾市高铁南片区与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打造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旨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宜宾先进制造、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助力长江首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以“智创未来-AI赋能产业新变革”为主题,宜宾市政府副市长刘勇,中关村信息谷创始人、合伙人、董事兼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秘书长石七林,宜宾市数据局副局长李育生,中关村信息谷副总经理王朝闻,宜宾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许智,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产业招引组组长、宜宾产城科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生申,市科技局、市数据局、市经合新产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地区的上市公司、独角兽、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基金、高校、研究院、商协会等生态合作伙伴共约150人参会汇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共探产业合作新路径。当天,锡简科技、真双科技、东创智能等10家首批人工智能企业代表现场签约入驻。中关村信息谷与宾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并举行人工智能集成服务平台启动仪式。
现场照片
会前,宜宾市委书记方存好,市委副书记曾令举,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薛庆,市政府副市长刘勇等领导,在石七林和王朝闻的陪同下,实地调研中关村信息谷在宜宾落地打造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会后,参会企业代表实地考察四川时代、五粮液。当天,与会企业还参加宜宾市举办的2025长江首城国际经贸活动,为宜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国际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
宜宾是一座来了就能成功的城市
——中关村信息谷宜宾项目九个月的实践证明
宜宾是一座愿成事、善成事、能成事的城市
2024年12月31日,在宜宾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关村信息与宜宾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关村信息谷宜宾项目正式落地。九个月以来,项目以高效节奏实现“三连跳”:2025年4月,首场“千企宜宾行”活动举办,超80家企业赴宜宾考察对接;5月,第一个00后创业者项目(尚跃智能)落地,将为宜宾市数据标注产业提供500人就业岗位;6-7月,“长江首城・宜创汇”协同创新人工智能专项赛成功举办,标志着宜宾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舞台上迈出坚实的一步;8月,宜宾信息谷公司成立;9月,人工智能孵化器开园,中关村信息谷与宜宾高新区深化合作签约。截止目前,已有锡简科技等10家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型企业落地园区。
中关村信息谷副总经理王朝闻推介中关村信息谷宜宾项目
顺天时:创新共识奠定合作根基
抓创新即抓发展,谋创新即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宜宾和中关村关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指示,是双方合作的根本动力与遵循。2022年6月8日,总书记在四川宜宾视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赴中关村集体学习,总书记指出,中关村已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高新区、宜宾高铁南片区发展与中关村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项目落地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占地利:优质土壤赋能项目成长
宜宾具备适宜科技创新的肥沃土壤,有着全方位服务支撑。2024年GDP突破 4000 亿大关,居全省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3亿元,居全省第二。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其辐射区域达一亿人口,交通便利,还拥有以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酒产业、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产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及晶硅光伏、化工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并培育引进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宜宾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成熟,近3年科创财政投入超30亿元、多项科技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60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群驱动有力,作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拥有14所高校及10万在校大学生。此外,宜宾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以高铁南片区为核心聚合交通、商业等产城融合要素,大环境对标成渝、小区域比肩北上广深,高新区布局的科技创新孵化园、专业研究中心等可满足企业全周期需求,其中高铁南片区竹颂生态城实现从无到有的蜕变。截至目前“千企宜宾行”已举办3期、组织400余家企业考察,长江首城・宜创汇人工智能专项赛吸引241家企业参赛并促成12家落地,累计外出考察企业48批次,储备100余家优质企业。
得人和:协同高效凝聚发展合力
李庄精神是宜宾城市发展与产业培育的内生动力,既是宜宾人热情好客、追求真理、家国情怀的精神图腾,更在传承中彰显实干力量——抗战时期,李庄以“同大迁川,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担当供养同济学者、守护学术星火;如今,宜宾仅用三个月为考察落地的宁德时代交出更专业的《锂电池项目建议书》,让曾毓群惊叹“宜宾读懂了制造业DNA”,以“不废求研、敢为人先、守正出奇、产业立市”的精神内核持续赋能发展。
在宜宾市委、市政府和中关村发展集团的指导支持下,双方共同建立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高新区管委会、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的强力支撑下,宜宾发展产城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硬件环境;宜宾科技、数据、经合等市直部门提供政策扶持,形成了高效、务实、协同的工作机制,保障了项目的高速发展。
成就一番科技创新事业更离不开一支年轻、热情、高效、务实的队伍,宜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着高铁南、科技局、数据局等部门,经常前一天半夜三四点到北京、上海,第二天早上七八点去考察项目,当天晚上又返回宜宾,组成宜宾干部队伍的热情、专业、认真、负责感染着中关村信息谷团队,来到宜宾与当地的干部团队一起加班加点服务企业,“白+黑”已成了工作常态。
谋布局:构建产业空间,培育创新集群
中关村信息谷宜宾项目在空间布局上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及先进制造产业,构建“一孵化器、一基地、一园区”格局,未来计划汇聚超500家创新企业、实现累计营收超100亿元,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孵化器:位于渝昆高铁宜宾站前总部办公楼C栋,总面积1.3万㎡,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主要功能是聚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打造宜宾市第一个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器,加速孵化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项目发展培育新动能。截至目前,已经有捷佳润、锡简科技等10家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型企业落地宜宾。
一基地:位于金沙江产业轴东侧M0新型产业用地,面积10万㎡,计划于2026年6月建成并开园运营,以“人工智能+都市工业”为核心,构建“成果孵化—场景应用—产业生态”的全链条发展体系,打造10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化基地,按照边开发、边招引的原则,已储备北京久世衡仪、上海联泰科技、深圳市科普瑞传感仪器等25个产业化项目。
一园区:即新兴产业园区,位于高新区一曼片区,打造先进制造园区,计划用地面积100亩,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及宜宾高新区、宜宾市重点培育产业方向,引进、培育优质企业,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目前已储备世显科技、优必选、格兰特等30余家优质企业。
强赋能:集成服务助力企业成长
借鉴中关村科技创新服务经验,结合宜宾制造业企业发展需求,落地打造宜宾·中关村集成服务体系,全面导入中关村发展集团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科技咨询、共性技术平台、跨境服务等20余项大类,200多项科技服务产品,让宜宾企业在集成服务中心即可享受北京科技服务资源。目前中关村租赁已与宜宾市智能制造行业协会合作,梳理本地智能制造企业研发设备购买、生产线建设的融资需求匹配融资租赁产品。
筑体系:中关村信息谷创新网络赋能
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中关村示范区建设设立的国有大型企业及主体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构建“2+N+X”业务体系,科技股权投资总投资额达830.5亿元、担保融资规模超5700亿元、科技园区开发运营面积超520万平方米,同时以“4+X”布局聚焦大信息、大健康、大环保、大制造,全方位发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赋能产业升级;中关村信息谷作为落实中关村对外区域合作任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合作22个省份、44个城市,落地53个项目,委托运营合作面积达333.08万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以北京为核心,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全国重要节点城市的协同创新网络体系,赋能企业高效实现市场拓展、技术对接、融资服务等。
展未来:打造西南标杆,贡献宜宾发展
未来,中关村信息谷宜宾项目将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南片区标杆项目,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为宜宾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