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博制图
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建设的中生捷诺移动检测所
由中建三局承建的上海市崇明复兴馆集中收治点
近期以来,上海市遭遇了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袭击。面对持续新增的病例以及疫情给城市运行带来的高压,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组织中央企业支援上海抗击疫情。中央企业也闻风而动,纷纷开展“守沪”行动,在物资、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展开援助,充分展现了国资央企主力军、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国资委:凝心聚力 共克时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第一时间研究部署国资央企支援上海抗疫有关工作,并委派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任洪斌带队赴上海进行组织协调。
与此同时,国资委还积极指导中央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在本轮疫情中全力保障基础供应、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4月11日,国资委迅速组织中核集团、通用技术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建筑、华润集团、中国电建、中国化学工程、中国诚通等十家中央企业的医疗队伍支援上海。第一批医疗队4月13日中午到达上海开展工作。
4月14日下午,受郝鹏委托,任洪斌到中央企业援沪医疗队上海驻地,看望慰问医疗队医护人员。
任洪斌指出,当前上海疫情防控正处在最紧要的关键阶段,央企援沪医疗队在上海人民最需要的时刻紧急集结、逆行出征、火速驰援,充分展现了国资央企的使命担当,展现了央企医务工作者生命至上、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
任洪斌勉励大家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精湛医术和医者仁心,同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为上海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国资央企应有的贡献。
与此同时,上海市国资委也迅速行动,在前段时期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21条基础上,上海市国资委牵头及时制定了国有企业房租减免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的工作方案出台以后,近期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组织实施。各国有企业组建工作专班,制订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抓紧抓实房租减免工作。目前,已在“上海发布”“一网通办”、市国资委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等公布了免租政策和市、区国资委、相关国有企业联系方式。各企业集团也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本企业免租公告,明确了受理部门、联系方式和办理流程,方便承租人办理免租手续。
二是加强解读指导。自免租政策公布以来,市区各渠道收到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和诉求,各相关单位及时予以了解答。针对承租人普遍反映的免租期限认定问题,在原来方案细则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再次做了进一步明确:承租本市国有企业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需提供受疫情影响的证明材料,凭租赁合同等必要材料,全部可以免除2022年6个月租金,其中租期不满一年的按比例免租;针对广大承租人普遍关心的转租、外省市房屋适用口径等问题,将制定操作指引,并在市国资委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布;针对经营特别困难的民非组织能否参照享受免租政策的诉求,鼓励本市国有企业尽力给予帮助。
三是深入排摸调查。经排摸,本次国有企业房租减免共涉及超过8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全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一免除6个月租金测算,免租总金额预计超过100亿元。已要求各国有企业按照“应免尽免,能免尽免”的原则,严格执行免租政策,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能享受到政策。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白廷辉介绍,疫情以来,各类市场主体都遭遇了生产经营上的挑战,国有企业也不能例外。但越是困难时刻,越需要国有企业挺身而出,为社会排忧解难。“下一步,市国资委将持续加大督导力度,落实好免租政策,支持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中央企业: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在上海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中央企业闻令而动、迎难而上,选派精干医护力量支援上海,近万人和数千台各种大型设备组成援建队伍以最快速度火线“参战”,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尽快建设方舱医院、隔离点、核酸检测点等,多家中央企业组成了援建队伍,24小时连续不间断施工,为上海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在接到援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的指令后,第一时间成立抗疫突击队。经过三天两夜奋战,突击队全体成员克服材料机具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共完成1300余张床位的配电任务以及近5000个用电点位的放线布线,涉及隔离房间800余间,总面积8000余平方米,有力保障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顺利投入使用。
4月4日,由中建八局紧急驰援建设的上海临港洋山保税区集中收治点项目全面建成。项目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设13956张隔离床位并征用市政道路搭设近1000个集装箱作为办公区和宿舍,其中600个集装箱可满足1680名护理后勤人员住宿。
截至4月19日16时,中国五矿所属中国十七冶负责施工的临港F16-02地块方舱项目“竹园”区域方舱基础已全部浇筑完毕,总计约2万平方米,浇筑总量40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总计约2.7万平方米,浇筑总量约5400立方米。
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提供有力的医疗物资支撑,3月18日,中国船舶应急调动了51台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并迅速组织专车运送至上海市。
4月2日晚10时,国药集团20余辆药品配送车载满首批共计2万件800万盒连花清瘟胶囊抵达位于上海康宁路的国药物流仓储库区。4月3日凌晨,这批连花清瘟药品已陆续送往浦东、杨浦等区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前,国药集团所属国药控股已完成上海8家大型方舱医院300多万件医药物资保供任务,并承担了居家患者紧急药物的配送服务。国药集团所属上海各区县多家国大药房、复美药房被纳入上海市保供药房目录,24小时提供居民基本用药服务。
中国电气装备统筹所属中国西电集团等单位通力配合已累计筹措近6.5万套隔离服、8万套防护服、20万只口罩。
在物流保障方面,为全力保障货物物流畅通,招商集团等企业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优势,统筹调配各地水陆运力资源,迅速为援沪抗疫物资运输打通长江水运和长三角陆运通道,已经累计发运抗疫物资8.7万余吨。
在保障民生物资供应方面,截至目前,中粮集团保供上海市场大米7376吨、面粉面条1151吨、油8315吨、肉3031吨、奶18716吨、罐头300吨、食糖13560吨。华润万家累计为上海市民配送生鲜商品3186吨、常温生活物资210余万箱。宁波中远海运冷链供应链银冷仓库作为上海市民生物资“第一存放点”中转查验冷库,负责对从上海口岸直接进入上海市存储、生产、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实施中转查验预防性消毒、核酸检测和配送。目前,宁波中远海运冷链供应链银冷仓库已集中发送冻猪肉、牛肉、水产、鸡爪等保供食品共计510吨,完成进口冷链食品消杀121柜,入库2800吨。
在水源保障方面,三峡集团所属三峡上海院勘测、规划、设计的上海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崇明东风西沙水库、金泽水库四大水源地在疫情期间持续为上海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水源保障。
在能源保障方面,中国石化驻沪企业确保生产平稳、供应稳定。目前,封控区域内200余座加油站正常营业。3月14日起,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公司100余座加油站平稳运营,同时成立了31支党团员突击队下沉一线帮扶,为防疫保障车辆开通绿色通道。
中核集团中国核建紧急组成突击队支援上海抗疫
通用技术从湖北、江西等地紧急调配防疫物资
由上汽集团安吉物流公司承建的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正式投运
航空总医院援沪医疗队支援上海
中国石化驻沪企业确保生产平稳、供应稳定
中国石油上海销售公司成立31支党团员突击队为防疫保障车辆开通绿色通道
中国东航承运援沪医疗包机
国药集团20余辆药品配送车抵达上海
中国船舶应急调动51台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
在数字防控方面,多个央企黑科技精锐出战。科技战疫,使命必达。多架运-20支援上海。运-20作为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也为基层抗疫注入了新的力量。中国电信在上海一街道67个居民小区部署291个云喇叭,构筑起城市疫情防控的信息化底座。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收治点投入5G消毒机器人支撑场馆消杀工作。“小白”们搭载了紫外线灯、超干雾发生器和等离子空气净化三大消毒模块,能够7×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消毒作业,形成了消毒工作过程和效果的闭环管理。
为提高核酸检测预约、登记及结果查询效率,中国联通下属上海联通投入一批新型“黑科技”产品,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需求。
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提供的集测温、通行、验证于一体的防疫一体机,其数据可以对接上海大数据中心和健康云平台,人员可以实现一站式通行。
此外,多家中央企业还组织了志愿者迅速投入行动,有的进入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有的化身“外卖员”,将物资配送到户。
中国商飞200多名党员青年成立防疫突击队,截至3月31日,累计完成1.7万余包蔬菜、7860箱肉类、13车1.9万包挂面装卸。社区居民得知后惊呼:“造飞机的年轻人来送菜了!”
中核集团中国核建紧急抽调20名党员志愿者组成突击队,到闵行区进行物资搬运工作,合力搬运各种物资近15吨。
中国宝武集团党委建立抗疫党员志愿者突击队,7000多名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抗疫工作,先后5批次1156名党员志愿者支援社区战疫。
中交集团三航局735名在沪党员在“先锋上海”完成双报到,参与到所在小区封控、疫情排查等社区防疫工作。
中国能建、中国化学工程、中国建科、中国电气装备、中广核等中央企业组建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参与属地一线抗疫工作……
在沪国企: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作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国有企业必须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上海市国资系统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的优势作用,涉及疫情防控所需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做到科学排产、提高负荷,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速生产、全力供应,努力满足本市和全国疫情防控需要。
据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本轮疫情以来,在城市慢下来、静下来的过程中,包括央企、上海地方国资国企迅速行动,保证了城市心脏有力的跳动,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保障城市平稳运行。城市运行和产业链稳定方面,电力、通信、城投、申能、上汽、华谊等集团有力保障了城市供排水、垃圾处理、燃气、供电、通讯及重点产业供应链运行安全有序。保障主副食品兜底供应方面,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市供销社等累计供应米面油3.1万吨、蔬菜26万吨、肉禽蛋21.69万吨、牛奶2.94万吨。商超、药店经营方面,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绿地集团、上药和第一医药等企业,推动卖场超市、便利店等恢复营业共计1078家,恢复药房零售门店144家。防疫物资供给方面,上药、东方国际、市供销社、华谊集团等统筹调配货源、加班加点生产,累计供应口罩1500余万只、各类防护服和隔离衣455万套、核酸抗原检测试剂2.34亿人份、消毒液原液156吨。
二是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有:提供酒店、公租房、培训中心等各类隔离用房4.96万套(间)。同时,承担方舱医院建设运营任务,中铁、中建、中交、五矿等各大央企,久事集团、上海建工、隧道股份、华建集团、上实集团、临港集团等企业建设各类方舱医院、隔离用房项目25项。此外,锦江国际集团、百联集团等为援沪医疗队提供后勤补给保障。在疫情防控中,上海国资系统党员干部也积极投身一
线,截至目前,累计有36.69万人次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
三是服务企业纾困解难。一方面,落实国企减租政策。扩大减免对象、延长减免期限,初步预计,市、区两级国企将减免租金超100亿元。另一方面,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市属金融国企通过加大贷款投放、提供优惠费率、适当延长信贷期限、发行专项债券等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支撑。已累计投放各类抗疫支持贷款644.95亿元,展期、调整本息还款24.5亿元,发行防疫债券37亿元,减费让利1亿元,提供各类抗疫保险超过50亿元。此外,还加大科技抗疫支持力度。比如,上海仪电升级核酸查询功能,上海信投设计的“数字哨兵”,联和投资公司研制的冷链监控系统等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在沪中央企业和上海国资国企也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多措并举保障产业链运转顺畅。
4月18日,由上汽集团安吉物流公司承建的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浙江—上海)正式投运并完成首次货运交接,将推动省际重要生产物资进站流转,打通长三角区域货运“血管”。首批中转站共6个,已建成4个,分别位于上海嘉定、上海闵行、浙江杭州、浙江宁波;另有2个中转站在建,均位于江苏。满负荷状态下,每个站点每天可以保障30台20吨以上车辆的中转需求。
4月19日,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完成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下的首台新车下线。这辆备受瞩目的新车,标志着汽车行业龙头国企——上汽集团的产能逐步开始恢复,也传递了上海经济工业顺利复苏的积极信号。
稳定产业链,重在稳定市场主体。链上各环节的中小微企业获得了来自上海国有企业金融输血的“力挺”。
中化资本通过产融服务开放平台上的“风神易贷”产品,专注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今年3月对产业订单支持比例达36%,为企业送来资金周转“及时雨”。
浦发银行推出16条措施,设立专项信贷额度2000亿元,提供直接融资渠道1000亿元,减费让利中小微企业。比如,青浦支行为小微企业上海雅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提供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及时完成“供氧输血”。
上海银行保障普惠金融供给,设立1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专项用于上海市小微企业疫情防控。上海农商银行出台20项普惠金融举措,同时设置200亿元专项纾困资金,3月累计为小微企业实施无还本续贷30多笔近1.2亿元。
(本报记者赵玲玲综合整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