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国资央企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前不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表示。记者了解到,国资委正在全面推进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的质和效都有明显提升
“10年来,国资央企树立高质量发展导向,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的质和效都有明显提升。”张玉卓介绍说。
来自国资委的数据显示,国资央企规模效益不断上台阶,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2012年的31.4万亿元增长到去年底的81万亿元,营业收入从22.3万亿元增长到39.6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效率指标明显提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38.2万元增长到每人76.3万元;税收等贡献也很突出,累计上缴税费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1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资央企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企业大多分布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很多企业是行业龙头。10年来,国资央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存量、优增量,持续优化布局结构,有力促进了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如新兴产业布局加快,最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
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发展是本质要求。”张玉卓表示,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两个途径”,一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来增强核心功能。
提高核心竞争力,其中要突出四个关键词:科技——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效率——围绕着“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精益管理,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人才——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还有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10年来,国资央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考核、资本金投入等政策支持,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张玉卓指出。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超过全国1/3,去年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764个,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91个;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拥有科技人才,就是专职研发人员104.5万人,占全国的1/5,两院院士231名,占全国1/7;创新成果也很丰硕,在电网、通信、能源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卫星导航、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重大成果,都是中央企业主导或参与研制的。
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面向未来,我们将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