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极兔速递、百世快递等企业因“低价倾销”冲上微博热搜,并引发热议。
据了解,从3月份开始,义乌快递价格不断创新低,甚至出现了低于1元的快递单价。义乌邮政局此前已经4次通知极兔速递及百世快递,警示其不得用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并要求其在4月9日前完成整改。4月9日,义乌邮政管理局人士确认,百世快递、极兔速递因“低价倾销”且整改未达要求被整治,主要措施是停运部分分拨中心,已于当日执行。
《证券日报》记者向极兔速递有关人士进一步询问价格战一事,但并未得到回复。
实际上,从2020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后,极兔速递发展迅速,靠低价不断扩张。去年“双11”前夕,极兔速递还曾被通达系旗下网点“封杀”。
“自极兔速递进入国内快递市场以来,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以低价策略‘突围’,抢占市场份额,打破快递行业原有平衡,这也是其遭通达系‘封杀’的原因之一。”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快递行业仍处于增量时期,在行业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各快递企业持续加码,赛道竞争激烈。对于大部分单量依靠于拼多多的极兔速递而言,快速破局、拓宽业务来源成为其发展重点。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极兔速递背靠拼多多,利用资本力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补贴,在短期内获得爆发式增长,但这种单纯依靠极端低价竞争的发展模式,不利于中国快递业高质量发展。
背靠拼多多大打价格战
由于不断以低价抢市场,极兔速递也开始寻求资本的助力。
4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极兔速递已经完成了一笔18亿美元的融资,由博裕资本领投5.8亿美元,红杉资本和高瓴资本同时跟投,投后估值达78亿美元。对此,极兔速递有关人士在回复《证券日报》记者时表示,这不是官方消息,暂时没有回应。
前不久还有消息称,极兔速递计划在美国进行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IPO,对此极兔速递方面也未回应。
公开信息显示,极兔速递由OPPO印尼业务创始人李杰在2015年创办,其早期资金和大多数核心骨干都来自于OPPO体系。
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极兔速递已经是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快递公司,业务覆盖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2019年,极兔速递在印度尼西亚的日均订单已经达到了100万单,并且建立了自己的跨境电商网络。
截至2021年1月份,极兔速递的日单量已经稳定在2000万单左右,在全球拥有超过240个大型转运中心、8000辆自有车辆,运营超过23000个网点。目前,极兔速递已经与当当、拼多多、苏宁、有赞等十多家电商平台达成合作。
但在业务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不断升级的价格战。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义乌地区的快递最低单价降到了1元以下,其中的“搅局者”正是极兔速递。据了解,如此低价是因为极兔总部对义乌的拼多多商家给予了运费补贴。
“从目前的市场机会和行业情况来看,极兔速递今年肯定是要把价格战进行到底的。”贯烁企业CEO、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极兔速递在春节期间成为拼多多的特约合作伙伴,在订单量上是有保证的。接下来第一是要看它的“子弹”够不够,完成融资后这方面基本有保障;第二是看网络承载力;第三是看内部运营体系。
蒙慧欣也表示,在资本加持下,极兔速递将融资投向软硬件开支、市场业务拓宽、加盟商及客单价补贴等方面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在尚未拥有多业务分部的情况下,极兔速递或仍将通过价格战持续拓展。
快递行业价格战再升级
4月8日,国家邮政局披露数据显示,3月份,快递发展规模指数为330.4,同比增长38.7%。从分项指标看,快递业务量预计同比增长42%;快递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31%。一季度,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分别达72.5%和47.3%。预计4月份快递业务量增速将达32%。
此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24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200亿件,用时仅83天,比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超过200亿件的用时提前了9个月,比2020年提前了45天,再一次刷新纪录。
快递业务量屡创新高的同时,行业竞争加剧。
兴业证券在《2021年快递行业趋势研判》报告中指出,快递行业价格战由激烈到失控,疫情是外因,根本原因还是电商快递网络“同质化+流量分布极不平衡”。快递已经随着电商巨头的竞争分出明显阵营。极兔速递承担拼多多战略储备任务,或是一个危险的对手。
“今年应该是电商快递故事很多的一年,同时也可能是网络渠道波动率比较大的一年,会加速快递行业价格战2.0的到来。”赵小敏认为,对于电商快递行业的企业来说,要稳住基本盘,更加注重网络渠道的稳定性,要有更多的资源结盟,这样才能抵挡住价格战。同时,对于已经上市的快递公司来讲,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联动。
在价格战的催化下,快递行业在今年也将迎来更多变革。
蒙慧欣认为,我国快递行业在经历过多轮洗牌后,快递企业趋于稳定,各方很难通过价格战击垮对手。同时,快递行业价格战促进了企业的整合,价格战进行到一定程度,头部企业的市场权重不断增强,实现企业之间的整合或合作。但价格战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企业应更注重服务品质和能力的提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