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特钢生产有机结合的企业,“十四五”以来,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下称“承德建龙”)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大局,抢抓河北省打造北方钒钛新材料产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特钢研发生产为重心的战略转型,持续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高端智能装备投产创效
补链延链增强竞争力
记者在承德建龙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无缝钢管厂的生产线上看到,穿孔机一次过钢,一根根无缝管瞬间成型。承德建龙生产设备处副处长刘国栋说,该厂项目采用机器人、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在业界首次实现钢管逐支追踪、钢管质量自动判定和预测、智能设备管理和智能安防等功能,实现全产线智慧管控、智能运维,产线定员147人,与传统产线相比,节省人工50%以上。
据介绍,该项目是承德建龙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型发展的亮点项目,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持的科技成果评价会上被认定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承德建龙于2001年由老企业改制重组而成,从最初的只能生产生铁单一产品的老旧厂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位列国内特钢企业第一梯队的钒钛特钢企业。”建龙集团副总裁、承德建龙总经理王雪原说,目前,承德建龙已进入技术升级新发展周期。
2022年8月,直径1300毫米钒钛新材料超大规格圆坯连铸机产线在承德建龙一次热试成功,刷新了当今世界连铸圆坯最大规格组距纪录。
“直径1300毫米的圆坯连铸机产线是世界第一条全智能化、数字化连铸生产线,在生产精度及生产规格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可连续生产直径700毫米至直径1300毫米的大直径连铸圆坯,支撑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大幅提升。”承德建龙钢轧厂厂长董诗朋说。
据介绍,超大规格圆坯将逐步改写大厚壁法兰采用钢锭锻造的历史,与国内陆地、近海风电大型化相得益彰,也为锻造行业、重要高端特钢材料的生产及金属收得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技术和装备支撑,并为风电等洁净能源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支撑结构优化
构建产品优势
在我国钢铁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新阶段,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点,不只是经济效益问题,更是关乎产业使命责任的大事。
承德建龙坚持创新引领,以钒钛资源开发利用为发展基石,近年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3亿元,用于开发新产品,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目前,承德建龙可生产品种1200多个,多个产品突破行业瓶颈。承德建龙与太原重工战略合作,成功开发了多个地铁、轻轨车轮产品,广泛出口北美、欧盟、东南亚等地区,为全球铁路的高速、重载和安全运输做出重要贡献。
在创新项目研究方面,承德建龙深入推进冶金机理研究及科技前沿技术转化。一方面,与科研机构持续开展合作,主要在特殊钢种质量升级、特殊钢合金减量产业化和钒钛产业链新产品研究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针对创新课题进行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承德建龙共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奖5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河北省冶金科学技术奖10项。公司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参与行业标准17项、主导制定团标2项、参与团标9项、专利165件(其中发明53件)、软件制作权14件。
向绿而生加快转型
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在承德建龙环保集控中心的智能显示大屏上看到,工作人员通过大屏查看车辆门禁、智能环保平台、脱硫脱硝系统等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通过智能环保平台自动识别与控制,全厂生产、治理、监控监测、门禁系统可以实现联动管理,达到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的智能监管,打通从污染到监控监测、从监控监测到远程决策、从远程决策到治理反馈的全过程数据互联互通。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承德建龙从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系统节能、智能制造、创新突破等方面,实施节能减碳技术路线,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打造低碳绿色产品成为下游用户首选供应商;推动化石燃料替代、电池储能等创新技术应用,实现低碳技术践行引领。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产品,围绕能源用钢、汽车用钢及工程机械用钢等主打产品品类,深耕风电轴承、风电法兰、风电螺栓用钢、汽车及工程机械用非调质、深海管线管等产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绿色制造。
此外,承德建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措施。近3年来,承德建龙累计投入12亿元实施了烧结工序、竖炉工序、高炉工序、炼钢工序、轧钢工序的超低排放治理项目,各工序污染物治理设施均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记者 曹国厂 冯维健 承德报道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