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已有近30家A股上市公司修正过预报的2022年业绩,其中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在修正业绩后,出现业绩“变脸”情况。而“变脸”原因不一,包括重大诉讼、经营突发变故、计提大额减值等,还有公司修正业绩是因为此前业绩预告不符合规定或出现“乌龙”事件。业内专家建议,针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等不准确行为,应加强监管,并进行相应处置。
2月10日晚间,ST中捷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告显示,在修正后,ST中捷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出现亏损,预计亏损4亿元至4.2亿元,同比减少18.81%至22.68%。而公司今年1月披露的业绩预告中,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盈利450万元至670万元,公司业绩出现腰斩。
ST中捷并非首例。去年12月2日,“果链”公司歌尔股份发布2022业绩修正公告显示,经修正后,公司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由去年10月份预计的盈利406096.79万元至470217.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至10%)变为盈利170988.12万元至213735.15万元(同比下降50%至60%)。公司前后预告净利润变化幅度-63.64%至-47.37%,业绩由预盈变为预减。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有近30家公司修正了此前预报的业绩,其中,包括上述的ST中捷、歌尔股份在内,共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出现业绩预告“变脸”情况。在这些修正2022年业绩预告的公司中,仅有少数如奥普光电等几家公司上调业绩预期,绝大多数均是对业绩预期进行了下调。
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发现,上述公司预告业绩出现“变脸”的原因不一,包括重大诉讼、经营突发变故、计提大额减值等。例如,ST中捷在谈及业绩变化的原因时表示,公司近日收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二审民事判决书。判决显示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和二审案件受理费。上述判决属于公司2022年年报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公司决定以二审判决涉及的赔偿责任以及应承担的诉讼费用对原计提的预计负债进行补提调整,从而导致前次业绩预告金额区间发生变动。歌尔股份则表示,境外某大客户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对2022年度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部分公司修正业绩预告的原因为此前的业绩预告不符合规定。根据交易所最新修订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等规定,业绩预告中预计业绩变动范围,上限和下限的变动幅度比值不得超过50%,由此一些公司予以修正,如万集科技、创益通等均属此类。另外,好上好、鸿铭股份等公司则表示,修正原因是疫情以来市场需求变动,致公司营收下滑,公司业绩统计数据产生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公司是因为此前业绩预告数据出现“乌龙”故进行业绩修正。例如海源复材和迦南科技均在业绩修正公告中表示,因工作人员疏忽,导致前次业绩预告中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数据填写错误,特此更正。记者注意到,上述两家公司2022年均预计亏损,经修正后预计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的亏损额有所扩大。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业绩预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应该高度重视,对所披露的信息一致性、准确度都应有高标准的要求。如果公司业绩预告明显变化,至少说明其谨慎程度和规范程度等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监管层面对于上市公司这类异动应加强监管,提高其重视程度,从预先发现到后续处罚出台一些明文规定,尤其对上市公司一些公告的重大异动或长期频繁出现变更,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置。此外,业绩预告“变脸”很可能对公司的短期市场表现造成很大的干扰和波动,投资者应加强防范,谨慎对待。
记者注意到,由于2021年业绩预告的不准确,2022年,多家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交易所通报批评。同时,地方证监局也在陆续出手,对多家业绩预告不准确的公司开出罚单。(记者 李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