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监管“减速”外卖大战:即时零售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5-08-01 10:22 来源:中华网 次阅读
 
监管“减速”外卖大战:即时零售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监管约谈虽为外卖大战按下“减速键”,但行业竞争远未结束。连日来,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动作频频——淘宝闪购再发战报宣告连续两周末日订单量超9000万单;京东宣布开设“七鲜小厨”自营外卖店。从行业趋势看,围绕即时零售的长期竞争格局未改:当前头部平台合计高峰日订单量级已突破2.5亿单,直逼传统电商快递业务规模,成为零售市场的重要增长极。但繁荣背后,平台与商家的利益矛盾、竞争焦点过度集中餐饮领域等问题仍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转型方向。

图片 1.png

  从市场反馈来看,餐饮商家在外卖大战中虽实现订单量提升,却面临利润承压、自主权丧失的双重挑战;消费者体验亦受影响,个别消费者为凑单产生食品剩余;骑手则因订单激增致配送超时频发……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烧钱补贴模式不仅造成自身利润与现金流双重承压,还挤压了非餐品类的拓展空间,高盛预计三家企业短期将出现不同程度利润承压。

  当前,在监管引导下,平台竞争逐步回归理性,但引发的深层影响并未消除,如何引导行业打破内卷、转向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平台、商家与全行业的必然课题。

  共生关系的转变:平台与商家的共进机遇

  外卖平台与商家的关系,本质是“流量赋能”与“服务供给”的协同共生,但价格战的持续升级打破了这一平衡。

  商家在发展中面临的调整,主要在利润、配送与经营主导权上的平衡。多位餐饮人反馈,外卖大战订单量激增背后,是平台抽佣、配送费承担与优惠补贴分摊的多重挤压,利润空间需重新调整优化。

  配送环节的成本机制也存在完善空间。近日多位商家反映,京东在调整百亿补贴政策后,再度上调配送费用,每单平均扣除金额增加3-5毛。有业内人士指出,当配送完全绑定平台,商家在配送定价和选择上灵活性受限,平台基于“成本波动”“服务升级”为由调整费用时,商家要么被动接受,要么拒绝则面临订单流失。

  利润、配送之外,商家的经营主导权亦有待提升。流量分配、优惠规则由平台决定:商家为保证曝光,要么沦为“流量精算师”逐末忘本,要么花大钱买流量。此外,平台数据层面。商家对顾客的认知大多仅限于平台后台的复购率、客单价等信息,导致商家难以沉淀自有会员体系。而这种信息差正被平台转化为竞争武器:平台可打包成熟品牌的消费数据卖给白牌商家,将客群导向竞品;甚至借助数据优势建立自营食堂,进一步挤压商家生存空间。

图片 2.png

  然而,平台亦在这场博弈中面临压力。为维持市场份额,平台持续烧钱补贴,据统计,近3个月,仅京东、阿里两家平台在外卖市场便投入了800亿元补贴,相当于全国上半年出海投资总额的20%。高盛预测,基准情形下,阿里外卖业务未来12个月预计亏损410亿元,京东亏损260亿元,美团的EBIT利润将下滑250亿元。并且,由于平台依靠低价策略吸引用户,用户对优惠敏感,忠诚度较低,一旦补贴退潮,如何稳定客群亦成为平台运营重心。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围绕餐饮外卖的激烈厮杀,还掩盖了即时零售更广阔的非餐品类潜力——本应成为增长引擎的非餐品类,如日用百货、生鲜果蔬、美妆数码等,因资源过度倾斜于餐饮补贴,至今仍停留在依靠“低价促销”吸引消费者的初级阶段,市场潜力远未释放。正如美团王莆中认为,再猛烈的商战,如果不能推动进步甚至违背商业逻辑,那这个战场就没有赢家。

  破局路径:从“内卷消耗”到“价值共生”

  当外卖大战的双向消耗暴露深层矛盾,行业的破局路径已不再是简单的“停补贴”,而是通过重构商家自主权与平台生态定位,实现从“内卷消耗”到“价值共生”的升级转换。

  商家如何重夺主动权呢?目前,不少先行者已尝试突围,有回归堂食的,有自建私域的,还有的尝试解绑物流,借助第三方运力松绑平台依赖。不过,对于大多商家而言,完全脱离平台并不现实。平台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成熟的流量生态,仍是商家触达用户的重要渠道。更可取的办法是,在流量多极化趋势下,借势多个平台同时不依附平台,而这一能力的核心在于自建私域和掌握配送主导权。

  在这方面,瑞幸咖啡、麦当劳、肯德基等头部品牌以往的实践颇具借鉴意义。瑞幸通过社群精细化运营与私域分层管理,2024年私域日均订单达10万杯,占总杯量30%;麦当劳忠诚度会员系统同年贡献300亿美元销售额,肯德基(含必胜客)会员销售额占比超65%。在配送端,三者均选择与第三方即配顺丰同城合作,既承接外卖平台订单,又保障私域小程序、抖音等全渠道配送,近期肯德基探索无人车智能配送时亦借助其技术支持。这种“私域沉淀+第三方即配”的组合,让商家在保有平台流量入口的同时,掌握了服务履约的主动权。

图片 3.png

  从行业生态看,这种模式的价值不仅限于商家。对平台而言,摆脱餐饮价格战的内卷,与其将资源消耗在餐饮低价竞争,不如将资源投向即时零售万亿市场的非餐品类——通过与各非餐商家联手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即时零售用户粘性,进而摆脱存量市场低效竞争。淘宝闪购近期的动作已释放出这一信号:其在广州等地区加大非餐品类补贴力度,即时零售领域的补贴规模一度超过餐饮,推动全国超30万非餐门店生意突破历史峰值。

  在这一过程中,第三方即配的专业和弹性,为平台转型释放空间:将更多配送交由第三方承接,平台可将精力聚焦于自身优势的流量运营与生态协同。事实上,平台虽具备基础运力,但在面对全品类复杂多样的配送需求时,难免存在局限:一方面,餐饮高峰时段运力紧张与非餐饮时段的资源闲置,会推高单位成本,加上平台规模扩张导致的成本持续增长,会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盈利压力;此外,非餐品类在运输包装、时效要求上的特殊性(如医药需冷链、数码需防摔、鲜花需补水),也非基础运力所能完全覆盖,一旦配送出现疏漏,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频率与信任度。

  此时,第三方即配的价值便得以凸显:其不仅可作为平台运力的弹性补充,缓解配送压力,更能深度承接平台在非核心场景或新拓展领域的配送需求。以顺丰同城为例,其已构建起覆盖餐饮外卖、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的四大场景服务能力,针对数码、鲜花蛋糕、医药等非餐品类打造了专业化解决方案,“无人配送+二轮+四轮”的多元运力组合,能够精准适配长距离、大重量等非标配送需求,并协同顺丰集团资源提供一体化供应链配送,这种专业化分工也恰好填补了平台在非餐领域的服务短板,使平台得以将精力转向非餐品类的用户消费习惯培养等核心领域,加速非餐市场的成熟。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第三方即配正在重塑行业价值分配逻辑。当商家通过第三方即配实现多渠道自主配送,平台得以从“全链条控制者”转向“生态赋能者”,双方在餐饮与非餐领域形成互补——商家专注于产品与私域运营,平台则深耕流量生态建设,第三方即配则提供高效、灵活的弹性运力支撑。这种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协同模式,既破解了“商家依赖平台、平台困于补贴”的恶性循环,也为即时零售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行业竞争将从“谁能烧钱补贴”的低维度比拼,转向“谁能更好满足多元即时需求”的高维度较量,而这正是万亿即时零售市场释放潜力的关键所在!

点赞()
上一条:2025年最新黄金交易平台权威排名一文解析2025-07-31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稿件

多家实体零售企业迎战“双11”,服务零售、外卖直播成亮点 2023-11-08
“可持续发展”的每日优鲜 2021-06-10
抖音电商上线小时达入口,即时零售权重再升级? 2023-10-13
以差异化策略攀升销量,进场零售商家如何实现新春“开门红”? 2024-03-05
新加坡:水上苹果零售店即将开业 2021-09-02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