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氢能产业赋能大冶转型 绿色引擎助推千年铜都高质量发展

2025-10-11 10:03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氢能产业赋能大冶转型   绿色引擎助推千年铜都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引领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湖北大冶,这座千年矿冶文明的传承地,正以氢能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清洁能源之都”转型升级新路径,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模式。

党建引领,擘画氢能产业发展新蓝图

作为大冶市属国有龙头企业,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集团紧紧围绕“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主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高标准推进大冶市矿区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构建集“制氢、储氢、加氢、用氢”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集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确保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工程节点按时完成,让党旗在氢能项目建设一线高高飘扬。通过“党建+产业”深度融合模式,有效保障了氢能战略的落地实施,为传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技术突破,打造绿氢制备与应用示范高地

图片 1.jpg

大冶氢能项目采用ALK+PEM双技术路线制氢,是我国该领域的重要创新实践。碱性电解槽实现大规模稳定制氢,PEM电解槽则有效适配光伏发电的波动特性,两者结合既保障了生产效率,又提升了电网调峰能力。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废弃工矿用地、尾矿库等资源,配套建设光伏电站,创新采用“光伏+谷电+储能”绿色电力直供模式,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复合利用,还显著降低制氢成本,提升项目经济性,为废弃地块赋予新的绿色动能。

目前,姜桥制氢工厂已实现日产出高纯度绿氢5吨,年产量1800吨,纯度达到99.999%,标志着我国绿氢制备技术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从2025年3月联调联试结束后,柔性制氢工艺稳定安全运行,为氢能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该项目不仅攻克了新能源消纳技术难题,更探索出绿电制氢的成熟商业模式,为全国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应用落地,减污降碳成效显著

在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中,终端应用是实现能源闭环和价值转化的关键环节。大冶市通过构建“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生态,重点推进交通领域的清洁能源替代,显著降低碳排放,提升绿色工业水平,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级零碳交通解决方案。

图片 2.jpg

大冶东综合能源站作为湖北省首个“近零碳”综合供能基地,集成油、电、氢三项功能,依托毫米级高精度吊装、智能监测系统、预冷及红外火焰探测等先进技术,实现8-10分钟快速加注、400公里长续航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运营效率。该站不仅是能源枢纽,更是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支撑。

目前,12辆氢能公交车、5辆氢能重卡及15台氢能冷链物流车已投入常态化运营,覆盖城市公交、货运物流和专用特种车辆等多类场景,构建起完整的绿色运输网络。经实际运行数据验证,氢能公交每公里的成本远低于同类型燃油车辆;氢能渣土车与传统柴油车相比,也展现出强劲的成本竞争优势。在环保效益方面,每辆氢能公交车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吨,全年所有氢能车辆累计减排量预计可达数千吨,有效助力大冶市实现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

这一绿色交通体系不仅大幅缓解传统燃油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城乡空气质量,更标志着大冶工业运输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根本转变。项目成功打造了“交通—能源—环保”三链融合的示范样板,为同类资源型城市推进绿色货运、建设“无废城市”提供成熟经验,凸显氢能在终端减排、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方面的巨大潜力。

岩穴储氢,创新能源储存与生态修复融合路径

面对氢气储存难题,大冶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突破临氢材料与智能管控技术,利用废弃矿洞建设地下储氢设施,开创了“采空区变能源仓”的循环利用新模式。岩穴储氢不仅较传统储氢方式建设成本降低40%,还可实现20年以上系统寿命,为全国资源型城市废弃矿区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首座垂直开挖92米、直径5米的圆柱形储氢硐室正在建设中,采用围岩与抗氢复合材料构成复合容器结构,具备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特点。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解决了氢气大规模储存的世界性难题,更实现了矿区生态修复与能源储备的双重目标,为全国矿产资源型城市探索出一条“变废为宝”的崭新路径。

产业集聚,培育氢能全产业链生态

以氢能创新科技园为核心载体,大冶正积极吸引氢能装备制造、膜电极、燃料电池系统等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氢能产业集群。集团持续深化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掺氢天然气输送、生物质与氢能耦合等前沿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项目二期计划进一步扩展制氢能力、增投氢能车辆、铺设输氢管道,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绿电约4亿度、产绿氢50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2.78万吨,助推大冶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图片 3.jpg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重要部署,积极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机遇,2025年8月,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组建成立湖北绿冶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聚焦风光规模化发电、制储加氢、氢能交通应用、氢能工业规模化应用、氢基绿色能源、零碳园区等六大核心业务方向,旨在全省率先探索出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示范化”发展路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为大冶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氢能助力,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复兴

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以氢能产业为抓手,不仅实现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探索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从“挖矿”到“制氢”,从“黑色能源”到“绿色动能”,大冶这座拥有4000多年采冶史的矿冶名城,正以氢能为笔,在废弃资源里书写“生态修复+产业跃迁”的时代答卷。

图片 4.jpg

通过国企引领、科技赋能、产业协同,大冶正在谱写传统工业城市绿色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冶模式”。(通讯员:陈小叶、张珏)

点赞()
上一条:合规为基、引导理性,洋钱罐以科技守护用户财务健康2025-10-11
下一条:外贸推广:赋能全球,智胜外贸——外贸推广公司选择指南与竞品深度对比2025-10-11

相关稿件

瞄准氢能产业转型谋发展 2024-04-24
氢能产业如何健康有序发展 2022-06-22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布 2021-08-17
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市场主体新活力加速迸发 2022-11-10
数字化转型为国企发展赋能添翼 2022-08-01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