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进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回顾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历程,逐步由传统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新规则的参与者,甚至引领者,这些经验为中国继续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参考和助力。
第一阶段:探索与融入(2001年以前)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我国准确把握自身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把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国际规则,努力发挥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作用。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开始与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中国恢复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世界银行的关系。
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秩序、学习熟悉并主动引入国际规则的重要时期。1986年的“复关谈判”,我国全程参与“乌拉圭回合”谈判,这使得中国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关贸总协定及其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动向,并根据有关国际规则及时调整国内规则,为对接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伴随着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应运而生。中国在1991年正式加入APEC,此举为我国全面和深入地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开创了新局面,有效地加强了我国与APEC各成员的经贸关系。同时,中国也为推动APEC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随后,中国在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内进一步探索区域性经济合作与治理。
这一阶段,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方面主要是探索和融入。
1978-2001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
第二阶段:转型与建设(2001年-2008年)
2001年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历史分水岭和转折点。中国政府以“开放”作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战略,努力恢复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参与地位。随着中国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深入,中国政府正在全方位、多层级地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事业中去,开始从参与者向建设者转变。
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予了中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治理的机会,为我国后期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累了经验。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除积极参与IMF对泰国、印尼等政府的资金援助外,中国领导人还多次公开承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维护亚太地区经济形势的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举行的 WTO 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期间,WTO 成员以全体一致方式通过了中国加入WTO决定。以此为标志,中国迈出了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中国自从加入WTO 以来,依据入世承诺施行了大幅度削减关税、取消一些领域的关税、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同时对国内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规范,认真履行入世承诺,以“重承诺、负责任、守信用”的国际形象和实际行动,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成为国际贸易体制中承担完全责任的重要成员国。入世以后,中国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在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沟通协调,积极参与了各个领域的多边贸易谈判,促进了WTO 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减少分歧。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中国首次加入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自此,中国开始主动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中国着眼于推动经济联动、开放经济、创新增长点与技术合作四方面。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的1999年,G20应运而生;2008年美国证券业爆发的危机迅速演变成世界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分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暴露出更深层次的矛盾,G20峰会顺势而创。G20取代G7成为重要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中国积极宣传自己的全球治理新理念,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一道积极在G20论坛上发出共同声音,提高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走向更加公平、合理、有效和包容。
中国用自己的实力和行动证明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主办G20峰会。第二,强调创新,积极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始终是G20关注的核心议题。中国首次将“创新增长方式”作为G20峰会的重要议题,提出G20创新增长蓝图及具体行动计划,为全球创新增长开辟了新的路径,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坚持伙伴精神,积极应对共同挑战。当前,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严重干扰国际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风险。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中国主张坚持伙伴精神,加强政策协调,应对共同挑战。伙伴精神是G20形成的基础,G20建立之初也是为了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身体力行弘扬伙伴精神,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中国与G20绝大多数成员通力合作,坚定了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方向,中国也随时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转变态度,增强经贸合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彼此包容、守望相助,就能无论晴时好、雨时奇,都坚定前行,共抵彼岸”。第四,增加绿色金融供给,积极支持全球绿色经济发展。通过梳理近年来主要的国际政治经济关键词不难发现,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是现阶段全球最具兼容性的共识。G20杭州峰会首次同时讨论了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这两个最大的发展问题,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中国为推动世界向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决气候变化中的资金问题,在中国倡议下,二十国集团首次讨论绿色金融议题,并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总结了相关经验,为各国发展绿色金融提供参考,支持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第三阶段:深度参与(2008年之后)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到全世界,暴露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在客观上要求对全球经济治理进行深刻改革。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也逐渐深入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渠道。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起始于2006年9月的首次外长会晤。十多年来金砖国家的合作,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不断发展,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合作成果。金砖国家签署的《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福塔莱萨宣言》和《关于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条约》,标志着金砖国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取得了制度性的突破。金砖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机制化、实心化,推动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中国在落实这些合作规划方面,尤其在落实贸易投资、制造业和矿业加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金融通、科技创新、信息通信技术合作等优先领域方面,担当了表率。
进入新时期,全球经济治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2013年,中国领导人在出访中亚、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等重大倡议,旨在通过加强沿线各国的全方位合作,对接彼此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塑造着全球经济互联互通的健康局面,是中国向世界发出扩大开放、联通世界的强劲信号,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贡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现有全球经济治理安排形成互补,旨在带动周边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力,以基础设施为基础,搭建跨地区经济合作的国际大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寻求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产品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内容。成立于2016年1月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本身是将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一带一路”倡议所构成的跨区域合作框架和制度,将是中国和参与国家共同构建的制度国际公共产品。2016年,亚投行的成立标志着国际金融治理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也客观上倒逼了IMF的份额和投票权的改革。倡议成立亚投行,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重构的局面。在这一变局之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既符合全球价值链区域化发展的大趋势,也为处于重构之中的国际经贸治理体系提供了一种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新路径。RCEP更多体现了包容性,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重要平台。中国正努力谋求扩大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协定谈判,以继续推动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和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深度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更是中国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重要途径。中国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与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推动达成《巴黎协定》,也是中国政府推动全球发展共识进一步在国内主流化,从而倒逼国内改革的战略性举措。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运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全球抗疫复产复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疫情使经济全球化受到严重冲击,全球治理体系受到严重危害,同时也给全球多边治理体系带来严重冲击,而目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盛行,我们更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扩大对外开放。
(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薛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贡献中国智慧——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讲稿摘编整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