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数字藏品:政策助力脱虚向实

2025-09-11 10:5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次阅读
 
数字藏品:政策助力脱虚向实

未标题-1.jpg

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网络出版馆的洋葱头数字藏品追梦系列展台。 (视觉中国)

曾经,一张拼接而成的NFT(非同质化通证)绘画照片卖出数千万美元高价,一条仅有5个英文单词的NFT推特卖出数百万美元。到今天,价格暴跌、成交量断崖、投机者退潮……“NFT凉了”的声音此起彼伏。短短几年时间,NFT为何跌落神坛?行业是否彻底熄火?未来还有没有发展空间?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热度退却

资金不到账、产品下架、价值归零……在某平台上,记者搜索与NFT相关的信息,投诉多达4000余条。

与此同时,NFT平台关闭跑路的消息不时出现,部分尚在正常运营的平台,热度也已大不如从前。记者登录某头部NFT交易平台看到,该平台产品价格比以前已有大幅下跌,大部分在18元至60元不等,超过百元的寥寥无几。

不仅国内如此,放眼国外,NFT市场寒意阵阵。今年以来,加密货币交易平台Bybit、Kraken、X2Y2等相继宣告关停旗下NFT市场业务,X2Y2更是直言:NFT交易量自巅峰时期缩减90%,是时候放下了。

NFT(Non-Fungible Token),又称数字藏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凭证,具有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2021年,艺术家Beeple将其创作的5000张日常画作拼接在一起,制作成NFT进行拍卖,最终以6934万美元的高价卖出,一举点燃NFT市场。紧接着,阿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推出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到2022年初,NFT全球总市值达到约400亿美元的峰值。

有机构统计,这一数字目前已大幅回落。谈及NFT市场降温的原因,香港注册数字资产分析师学会董事、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预期的转变,“初期,市场对NFT的认知主要在投机潜力上,资金快速涌入推高价格。但这种上涨缺乏稳定的价值支撑,随着市场回归理性、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NFT交易量和估值同步下降”。

此外,NFT产品设计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于佳宁分析,链上存储成本高、交互复杂、不同标准间缺乏兼容性,限制了NFT在更广泛场景中的应用。同时,NFT与智能合约的结合缺少统一规范,导致资产安全性和稳定性存在隐患,越来越多人意识到NFT的价值需要真实场景与时间验证,市场进入调整期。

“NFT因其在数字艺术品、收藏品和名人营销等领域的走红,一时成为潮流,然而大量项目缺乏实际价值,仅依赖情绪和稀缺性驱动,当市场流动性收紧、用户投机热情消减时必然会退潮。”数字交易平台OKX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伟表示,NFT操作流程繁琐,交易过程中常会产生额外手续费,加之价格波动较大,交易风险较高,容易让新手用户望而却步。此外,NFT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也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

风险浮现

热度消减的同时,埋在NFT背后的风险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一些披着NFT外衣、打着金融创新名号的诈骗、传销、洗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犯罪活动频现。

今年4月,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人民法院对黑某某等8人“数字藏品”诈骗案公开宣判,依法判处8名被告人一年六个月至八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案中,黑某某等人以“文昌链、区块链”为噱头,通过网络平台购买、AI生成图片,贩卖“数字藏品”,“投资人”超过8000人,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专家表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NFT并不全然被大众所了解,行业鱼龙混杂,乱象频发。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缺少相关知识、投资获利心切,投入大量资金,造成财产损失。消费者还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相关从业者也需自觉抵制NFT投机炒作行为,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行业健康生态,2022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从6方面提出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NFT金融化现象在国外市场甚为兴盛,国外NFT多发行在公链上,可以随意转让和再次销售,这就造成扰乱交易秩序的行为屡见不鲜,蕴藏了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认为,我国监管及时纠偏,严防NFT市场金融化、投机炒作,现有的致力于发挥NFT文化艺术价值的企业,需合法合规运营相关平台,走出一条健康积极的文化产业道路。

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NFT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要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肖飒建议,需加快顶层立法进程,推动分类分级监管、平台准入备案,构建技术驱动的智慧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效率与透明度。例如,应明确NFT的法律属性,并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明确不同类别NFT的发行、交易、转让规则。同时,推动平台准入备案制度,要求平台具备实缴资本、技术安全、用户保护等资质,强化资金存管机制,防止平台挪用资金。此外,还可探索“监管沙盒”模式,为合规创新提供试验空间,鼓励NFT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应用落地

尽管市场火热不再,但业内认为,要说“NFT彻底凉了”言过其实,整个市场正从投机繁荣走向理性重构,逐步脱虚向实。

作为一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NFT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仍有价值。“在海外市场,NFT正从早期头像类收藏品热潮向更实用方向转变,行业重心逐渐聚焦于面向企业和开发者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落地。”赵伟介绍,游戏与虚拟经济依然是最具潜力的场景,NFT广泛用于游戏资产的确权和交易;内容创作与版权领域同样活跃,NFT成为音乐、影视、文学等作品的确权和发行工具。

“NFT的未来仍有探索空间,经过前期市场的快速试错,目前行业正在逐步形成新的共识,即NFT的价值不在于炒作,而在于如何与使用场景结合,解决数字世界中资产确权、流转与身份管理的问题。”于佳宁表示,在海外市场,NFT正逐步从静态藏品走向服务型工具。从国内来看,NFT的发展仍受到政策、合规、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在文化资产等方向上,已经形成一定市场基础。

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探索NFT的规范发展之路,尝试将NFT应用于文旅资源的盘活中,引导数字藏品赋能地方经济发展。2024年6月,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推进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提出聚焦文旅等重点领域,鼓励开发数字孪生景区、数字藏品、沉浸式数字内容等特色场景下的数据资源;今年7月,洛阳网红文物西周铜当卢数字藏品在数字平台上发售,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打开了一扇门;泰山景区推出“五岳独尊”“风月无边”等数字藏品,游客只需用手机扫一扫,每个藏品附有的历史背景、书法艺术解读等就会详细呈现……

“总体来看,NFT并未消失,而是完成了从网络爆红到应用落地的必经过程。”赵伟表示,未来,NFT将不再是一次性爆发的潮流,而会逐步融入数字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数字身份、内容版权、创作者经济到品牌营销、游戏虚拟资产再到AI内容确权,NFT的应用潜力依然充满想象空间。

点赞()
上一条:全球首富短暂易主,背后是AI技术的红利兑现2025-09-11
下一条:事关1万亿 美最高法院11月审议政府关税合法性2025-09-11

相关稿件

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脱虚向实 2022-03-24
腾讯幻核宣布停售 数字藏品市场要降温? 2022-08-17
在幻核APP付款成功 数字藏品却未到账 2022-04-25
区块链技术和数字确权场景延伸 数字藏品发行与交易趋热 2022-01-13
利好举措密集释放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2022-11-1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