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是以核能为特色的大型清洁能源集团,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核电事业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央企业。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建设以核能为特色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截至目前,集团控股在运清洁电力装机超7200万千瓦,总资产近9000亿元,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境内新能源综合绩效居于行业前列,境外气电装机容量位居我国电力企业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十年来,集团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在运装机分别是2012年的2.9倍、3.5倍、5.85倍和5.38倍,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十年来,集团以核电卓越运营管理为牵引,打造了“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三化”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实现了世界一流核电运营管理业绩。十年来,集团业务逐步拓展形成“6+1”产业体系,涵盖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数字化、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上市平台由零增加到5个。十年来,集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打造了华龙一号、和睦系统等国之重器。十年来,集团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核电、铀业、新能源取得积极进展,国际化指数居电力央企前列。集团经营业绩考核结果连续九年为A,2019-2021年连续三个任期年度及任期考核“双A”评价,主要经营业绩持续保持在央企前列,为集团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守护核安全,生产运营水平保持行业领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和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质量环保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深入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安全生产业绩不断提升。
一是坚持核安全高于一切。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高度重视核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培育,在实践过程中培育并发展了“核安全高于一切”的文化理念,凝练并固化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进一步强化核安全文化建设,建立了以管理者承诺和示范、骨干推进者辐射和渗透、全体员工参与和贡献为主体架构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体系。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核安全文化培训,加强核安全文化宣贯,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每年开展安全文化震撼教育等活动,始终保持全员对核安全的“敬畏感”。
二是打造纵深防御型安质环管理体系。基于“集团、板块、公司”三层和“执行、监督”二线运作,围绕“以安全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以环保为先导,以绩效为基础,以风险为指引,以责任制为主体”六个维度,“全要素功能模块,全过程管理、全覆盖架构”三个目标,具有“上下打通、横向衔接、运作顺畅,用信息化展示管理,中广核特色,安质环一体”四个特点,构建了“六维三全四特”三层二线的安质环管理体系。通过完善顶层安质环管理制度体系设计,增强制度有效性,进一步强化监督管控。
三是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核电板块着力开展安全质量精准攻坚,继续加强一把手带头,深入一线查找隐患、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核电重点领域自查自纠,严格落实违规举报机制,全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核电工程建设强化业主公司责任,成立项目层级质量监理分部,提升QA/QC独立性。新能源公司配齐建强监督力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总部区域相交叉”的监督检查方式,成效明显。能源国际以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开展“全球安全月”、“全球安全工作坊”活动,持续提升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四是安全生产业绩树立行业标杆。核电运营业绩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年度执照运行事件(LOE)数量、非计划紧急停推次数保持低位并呈稳步下降趋势,2021年在运机组WANO指标进入先进值比例达到83%,核电平均能力因子达到91.6%,核电机组年度大修平均工期稳定在30天左右,核电运营水平位居世界一流。在建机组紧密围绕“质量零缺陷”工作目标,通过实施 “核电工程质量管理提升”“核电设备质量提升”和“核电安全管理提升”三大方案,各在建核电项目的工程安质环标杆评估全面达到7级,20万工时安全事故率处于行业优秀水平。境内新能源领域狠抓设备可用率提升,连续四年保持在99%以上,风电、光伏发电小时数均高于行业平均值。
二、向创新要动力,企业发展势能明显提升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事关企业长远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相互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先进核能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积极推进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正在逐步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一是着力打造先进核能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紧密围绕世界核能科技前沿,加快布局多功能模块化小堆、第四代先进堆等创新示范工程,着力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加快建设南方原子能中心、长三角新兴产业创新中心等两大区域创新中心,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华龙一号持续优化改进提升,为批量建设打下基础。按计划完成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GDA)和EUR认证,为核电技术“走出去”创造了先决条件。自主研发的“和睦”系统在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实现首台套应用。“卡脖子”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攻关项目按计划推进。
二是重点打造“一心两圆”科技创新体系。以自身核心能力建设为中心,调整优化下属研究院、设计院和苏州院三家主要科研单位定位和职责分工,分别聚焦原始创新、持续优化与设计改进、生产技术创新与服务,形成梯级科研布局。强化开放合作,打造紧密层和松散层两个“朋友圈”,构建“小核心、大网络”产学研用科研体系。通过组建合资公司、联合研究院、共建实验室等方式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哈工大等高校开展合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设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目前近30个国内顶尖团队正在攻关中广核的科研项目。与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CEA)、法国电力集团(EDF)开展科研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三是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实施战略专项“项目制、团队式”运作,公开遴选七位战略专项总指挥,签署军令状,充分授予团队组建、资源调配、技术路线决策等权力,依托关键里程碑兑现激励与约束。出台《科研投入考核办法》,将研发投入、科研任务进展纳入成员公司考核。发布实施《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投资管理办法》,优化项目投资收益要求,科研费用不计入项目投资成本,并免除前期研发成本分摊,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出台《集团首席专家管理办法》,公开选聘首席专家40人,任期奖金与考核结果和研发成果挂钩。健全“短中长”激励体系,集团科研人员近三年年均薪酬增幅超过集团平均增幅。出台《科研人员非股权类激励管理办法》,设置科研岗位津贴、重点科研项目奖励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奖励三种激励方式,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四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集团加强知识产权与标准建设工作,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十三五”期间,集团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优秀奖11项,联合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项,牵头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187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超5000项。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运用,集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累计约500项。自主研发的“和睦”仪控系统实现向国内同行核电站项目供货。自主研发核电站3R系统、核燃料运输贮存系统等关键设备并应用,打破国外垄断,节约采购成本。通过研发电子束处理污水技术和等离子体危废处理技术,支撑新产业的孵化与发展。
三、聚焦主责主业,产业布局结构更为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牢牢把握以核能为主要特色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定位,围绕清洁能源和能源清洁两个方向,聚焦主责主业,突出实体实业,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与服务商。在原有的核电、核燃料、新能源、产业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加上若干新业务的 “4+X”产业基础上,加快打造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数字化、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的“6+1”产业体系。
一是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产业,确保核心支柱更加牢固。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坚决守护好核安全,强化总部对核安全管理的责任,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三化”战略为抓手,持续提升安全生产业绩和核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家核电发展主力军作用,提升核电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安全有序推进惠州、苍南、招远等核电新项目开发建设,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落实核电“走出去”战略,统筹推进集团在英国一揽子核电项目开发建设。二是大力发展非核清洁能源发电,夯实第二支柱产业地位。按照境内与境外并举、自主开发与项目收购并重、规模与效益协同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境外气电等,非核清洁能源发电占集团在运总装机容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比重大幅提升,进一步夯实第二支柱产业地位。境内新能源强化管控和核心能力建设,在平均度电成本、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多项指标表现优异,部分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综合绩效进入国内前三。境外新能源从无到有,发展平台初步搭建完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至近1400万千瓦,项目遍布巴西、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境外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最大的中央企业。
三是积极培育和孵化战略性拓展业务,打造新的支柱产业。集团紧紧抓住清洁低碳、绿色环保以及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国有资本在战略性前瞻性产业领域的控制力、带动力、影响力。按照“业态强相关、市场有前景、发展有后劲、经营可持续、能够做到数一数二”的原则,依托电子束高效处理废水、等离子体无害化处理危废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整合环保产业、环境科技、节能三家公司,打造科技型环保产业平台,更好服务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依托集团在核电仪控领域的技术资源和核心能力,整合广利核、上海科技等数字化产业资源,成立数字化产业平台,瞄准高端工控市场,培育新的增长极。
四是建立健全科学高效投资体系。梳理打造与“6+1”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产权体系,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修订《集团投资管理制度》,优化投资分类,从源头明确产业公司投资主体责任,把好投资质量关。建立投资台账闭环管理制度,提升投资科学性和管控有效性,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升版《集团投资标准》,突出主责主业,分类优化投资收益率要求,将资源集中投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集团实体实业、重大科研攻关等领域。2021年集团主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超过98%。切实强化海外投资风险管控,严管非主业投资,严控高溢价并购,严禁接盘高风险项目。
五是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结合各产业发展实际,构建“1-5-40”指标体系,“1”即坚持高质量发展1条主线;“5” 即更为安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加公平5个维度;“40”即围绕5个维度设置40个监控指标和衡量指标。及时跟踪分析指标状态,识别和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成为推动实现集团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四、发挥乘数效应,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实施以来,集团全体干部员工改革共识进一步凝聚,各层级改革氛围更加浓厚,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蹄疾步稳、多点突破的新气象。截至2022年7月底,集团改革台账任务累计完成率达到97%,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健全,科研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市场化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充分激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两个一以贯之”,企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全面巩固党组织在法人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制定实施《集团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工作方案》,把党委职责权限纳入治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梳理完善“三重一大”事项清单,进一步细化党委责权和行权方式。配齐建强成员公司董事会,制定实施《集团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7条硬标准,“应建”范围内的各级子企业全面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符合条件的二级公司推行董事长、党委书记、法定代表人 “一肩挑”。着力打造背景多元、结构合理的子企业董事会,全面推行外部董事专职化,以专职化促进专业化、专责化。作为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单位,集团2019年率先探索在子企业落实董事会六项职权,全面落实19家重要子企业的六项董事会职权。建立董事会授权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履职情况动态调整董事会授权。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针对相对控股企业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机制,注重发挥多元股东的治理优势。
二是强化核心功能,积极打造引领发展、管控科学、决策高效的“强总部”。紧扣以核能为特色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优化总部职能定位和管控模式,整合优化核心职能,强化战略引领、产业牵引、创新驱动、风险防控,着力打造战略管控型、价值创造型、发展赋能型的新“三型”总部。创新集约共享业务模式。将总部承担的事务性工作下沉到产业公司,在坚持集约共享方向的同时,通过市场化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融入并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整完善管控模式。总部原则上只保留《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东职权,管控事项连续两年减少30%,总体控制在30项以内,主要通过“党的领导”和“治理管控”来落实集团战略意图,通过压实成员公司董事会主体责任、派出董事表达股东意志来达成管控目的,切实强化成员公司市场主体地位。
三是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企业动力活力。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在强动力提效率上取得实效。率先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全覆盖。按照“以上率下,分层推进”原则,在集团总部和子企业全面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开展年轻干部选拔,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畅通人才选育用留渠道,100%推行用工市场化,实施“白鹭之星”计划,更多高素质大学生加入中广核。二级子企业全面建立末位调整、不胜任退出和轮岗交流机制。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以岗位价值为核心的薪酬分配机制,打造中长期激励“1+8”工具箱,有效激发员工的动力活力。
四是抓好改革专项工程,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制定实施《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三年行动方案》,全面纳入集团年度PBA落实落地。建立具有中广核特色的“1930+”对标体系,涵盖1个目标、9大核心能力、30个关键定量指标,通过对标提升, 83%的关键指标已经进入国际前三。持续深化“双百行动”。各家双百企业将发展痛点转化为改革发力点,力当改革尖兵。运营公司着力推动管理体系升级和生产方式换代,在业内率先实现核电大修和备件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获评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新能源公司成功实施风电公司混改引战。核技术公司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相关成果荣获2020年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研究一等奖。积极推进“科改示范行动”。三家示范企业均实施科技型企业岗位分红,500多名科研骨干进入激励名单。设计公司推行“岗位发展和职级发展”双通道体系,广利核公司“一类一策”深化薪酬分配改革,改革经验双双入选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案例集》。
五、铸牢“根”和“魂”,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集团按照国资委统一部署,一年一个专题,压茬推进党建工作落实年、党建质量提升年、基层党建推进年、党建巩固深化年、党建创新拓展年五个专项行动,不断巩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的领导更好融入公司治理,推进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有机统一,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是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加强。集团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更好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并固化第一议题制度,出台《中国广核集团“第一议题”制度》《中国广核集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指引》,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再学习、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核电行业及中广核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有学习、有体会、有行动、有落实”,确保思想统一、上下贯通、学以致用,确保集团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
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集团注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有序开展各类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学习教育活动,巩固深化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长效机制。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企业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持续增强干部职工团结奋斗思想基础。扎实开展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升级专项行动,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组织管理幅度等,完善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制度体系,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着力推动集团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对照“四个好、四个强”的标准,评选示范党支部创建单位,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达标夺标、创先争优的热情,让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走深走实,持续打造有温度的党建。
三是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更为深度融合。集团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组织管理幅度,规范党组织设置,切实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推动二三级成员公司层层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建联系点,找准服务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着力点,带头承担生产经营急难险重任务,带头开展技术攻关,带动职工群众坚守生产岗位,同心协力、攻坚克难,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第一线。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决扛起管党治党责任,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并从严处理,持续形成强大震慑。强化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集团内分批实名通报内部员工违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引起强烈反响。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推进精文减会,切实为基层减负。严格按照国资委党委部署开展境外腐败、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化公为私四个专项整治,强化问责整改,健全完善制度程序,下大力气解决靠企吃企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把巡视整改当作提升各级干部政治能力的契机,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过程监督和跟踪问效,全面抓好整改落实。
六、履行社会责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累计无偿投入帮扶资金超5亿元。经过多年努力,集团重点帮扶的凌云、乐业两县和其他10个村,100%实现脱贫出列,连续三年获得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最高等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两项良好实践三次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企业精准扶贫案例。2021年,集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力度不减,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年投入3827万元帮扶资金,定点帮扶广西百色凌云、乐业两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完善机制、尽锐出战,为脱贫攻坚战凝聚坚实力量。集团始终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围绕“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自觉行动,发挥党工群团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了党委书记全面主抓扶贫工作、党委会研究扶贫计划、扶贫办具体运作的工作机制。明确精准扶贫年度工作目标和负责单位,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做实见效。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党工群团积极参与,集团各级党组织先后开展了“特殊党费”、义捐义卖等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二是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助力地区可持续发展。集团积极发挥科技、资金、人才等各方面优势,因地制宜,“一县一策”帮助打造优势产业。在广西乐业县,集团出资2345万元,帮助建设两千多亩红心猕猴桃产业园,投资1900万元,建设生物质有机肥厂。在广西百色市投资1800万元,建设电子束辐照保鲜站,为包括乐业县在内的百色周边200公里范围的农户提供农产品电子束保鲜服务,系统解决了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清洁能源企业,集团还与央企扶贫基金合作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扶贫平台,在全国积极开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扶贫项目。在有风、光资源的贫困地区积极推进新能源扶贫项目开发,在精准就业、税收增收、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内蒙古、四川、新疆等7省区13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6个,总装机容量超过460万千瓦,总投资近300亿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是“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阻断代际贫困传递。从2017年起,集团创办凌云县“白鹭班”,累计已招收当地贫困学生862名。近三年总计300名“白鹭班”高三学生收获了可喜的高考成绩,本科上线率达到68.3%。2022届高三学生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以上10人,达到本科线(含一本)以上81人,人数均创历史新高。150名考生高考成绩全部达到专科线以上。在扶志方面,组织集团优秀员工到学校开展大讲堂,开办夏令营,带着孩子们开拓视野,不断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在扶智方面,建立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学生进行奖励,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在扶技方面,组织学生在课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国家职业技能考核,共有261名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国家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拥有了一技之长。集团还总结推广办班经验,相继在广西百色、四川凉山、云南牟定、广东阳江等地开设了“白鹭班”,在内蒙古兴安盟建设了白鹭学校。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集团始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科学精准、扎实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核安全万无一失,最大程度维护了广大干部员工身心健康和企业经营发展稳定。
十年成绩令人鼓舞,十年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广核集团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资委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中国广核集团应有的贡献!(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