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西安高新区自设立以来,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面向未来,西安高新区将充分发挥优势,用“硬科技”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在2021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了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规划愿景主题视频报告。总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的丝路科学城片区,是未来三十年引领高新区迈向新征程的主阵地,将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和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点”。重点布局科创金融、科学中心、光电子产业、生物医药绿色装备等十个产业组团。
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齐海兵:“服务企业创新方面,我们有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体制和机制,从苗圃都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这样一整套孵化平台,把创新作为高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把科技成果创新转化作为高新区关键点。”
作为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系列活动的举办地,西安高新区建区30年来,依托创新驱动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GDP从1991年的0.6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10.08亿元,建成区经济密度达32亿元/平方公里、亩均效益1022万元。2020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68.51亿元;双创载体达到164家。培育形成以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等为支撑的“5561”现代产业体系。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张木:“西安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各项创新指标均在全省前列。而且近10年稳居全国高新区的前10强。”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真正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硬科技’企业,解决现在国家需要的“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样板。在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领域,我们都能够形成一批的硬科技冠军企业的这种集聚效应。”
按照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部署,西安高新区将打造以丝路科学城片区、北部都市创新片区和西南部智能制造片区为“一核两翼”的万亿级生产力空间新布局。预计到2035年,三大片区经济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