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的“四千”精神,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做成。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
编辑|李薇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逝世,享年79岁,他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留给了他的女儿宗馥莉。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老一代浙商正在成为历史——2023年2月,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离世;2017年10月,浙江万向集团原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鲁冠球离世
……
浙商不同于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这是一个从改革开放兴起的商帮,涌现出了鲁冠球、马云、李书福、南存辉、宗庆后、徐冠巨等知名民营企业家。其中,徐冠巨是宗庆后的好朋友,两人同是浙商的代表,徐冠巨生于1961年,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徐冠巨称宗庆后为大哥。而徐冠巨和他父亲创立传化集团的历程就是一段传奇故事。
1986年,徐冠巨和父亲徐传化借了2000元,靠着一口大缸、一辆自行车生产销售液体皂。如今,传化已经成长为一家涵盖化学化工、智能物流、生物技术、科技农业等领域的现代产业集团,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3位。
浙商这个群体为何富于创新,为何能发展这么大?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企业家》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他本人也是浙商的代表,一路见证了浙商的发展壮大。
以下为徐冠巨本人自述(有删减):
01
谈接班:下一代能够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2月底,我们非常沉痛地送走了我们的大哥,浙商的杰出代表宗庆后,大家也沉浸在悲痛的心情当中。在宗庆后身上,浙商的精神、特征都集于一身,所以大家都非常缅怀他。
当然,接班的问题大家也是关心的。下一代也应该来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从娃哈哈来看,我们相信宗馥莉是完全能够接好这个班的。
涉及到我们广大浙商的接班问题,我看到二代们都在奋发,而且他们的基础好。过去老一辈是草根;现在他们都是科班,有许多还有留洋经历,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于一身,对企业有独到的见解。
我们对新一代的浙商、后辈们的接班还是充满信心的。但与此同时,我觉得一个企业要成为百年企业,要接好班,并不是说家族式的接班,关键是管理运营体系的接班,机制和制度的传承是最重要的。浙商企业发展到现在,它的机制和制度管理等方面已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也为接班创造了条件。
接班应该是一个团队的接班,这个下一代不是某个小孩的下一代,而是我们整个队伍的下一代,这一点我们浙商都是有普遍认识的,这也是我们浙商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保证。
02
谈浙商:它为什么发展这么猛?
浙商和晋商、徽商比,时代背景不一样。浙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我们要从时代背景来看一个群体的崛起。
浙商是改革开放以后兴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浙商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和一个代表。
民营经济能够从无到有,靠的是一种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从我们浙商来讲,就是“四千”精神,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做成。这就是我们浙商过去能够从无到有,从0到1的一个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向前推进,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向前迈进,我们浙商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频,同样在发展。
浙商的特点,不仅是“四千”精神,吃苦能力比较强,而且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比较强。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传统的制造业和产业面临着挑战,浙商也是奋力追赶,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在浙商队伍当中不断迸发。
此外,我感觉到浙商的家国情怀特别深厚,(不仅)把企业发展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扶贫救灾、抗震抢险、响应国家号召这方面,我们浙商也是一点不落下。
03
谈挑战:占据科技制高点
当下的挑战跟过去的挑战不一样。过去是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过程当中的挑战;现在的挑战,我认为是由大到强所面对的挑战,这是一个质的转变。
过去是涨体量,未来是真正要涨质量,我们要依靠科技驱动,登顶世界行业顶峰,这是我们所遇到的挑战。
可以说,过去环境形势好,有产量有市场;当下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暴露了我们在技术引领上的弱项。未来就是要把占据科技制高点、引领行业发展作为我们的使命和我们生存的一个条件。
对于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要先立后破,新质生产力要立起来。当然,我们更要在突破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和原创性技术上面花力气、出成果。对于我们的传统产业,无论在企业供应链的全链条,还是在管理上,我们都要应用好数字技术。
当下,民营企业的经济体量已经非常大,这么大的一个体量,包括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挑战。那么大的体量,需要一部专门法律来对照。
对于民营企业群体来讲,特别希望得到平等的市场准入和平等的法律保护。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