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关工作蹄疾步稳驶上“快车道”。
为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已在中国人大网公布,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方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草案的公布体现了中央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夯实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法治基础。
海南自贸港法治建设
为改革提供坚实基础
具体来看,该草案包括总则、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财政税收制度、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与人才支撑、综合措施、附则八个章节。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草案的公布是要将海南打造成为法治特区自贸港。参考成功的自贸港经验,他们能够吸引外国投资者,主要是靠健全的法治。草案显示,海南自贸港的建设、经济发展,不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税收优惠、领导人个人的承诺保护等吸引中外投资者,而是必须依靠健全的法治、好的机制和管理来吸引中外投资者。相信草案能够让海南自贸港在法治建设上,极大增强中外投资者的信心,更能让世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以及感受到中国下一轮改革的新气象、新特点。
王方宏表示,从国际上看,很多国家的自贸区都有相应的法律作为基础。海南自贸港与国际上主要以货物贸易海关特殊监管和零关税为特征的自贸区不同,开放的领域更大,包括贸易、投资、资金、人才、运输自由便利以及数据流动、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并且是中国特色自贸港,诸多领域在国际上并无先例可循,需要以法律形式明确自由贸易港各项制度安排,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原则性、基础性的法治保障。
王方宏表示,为海南自贸港进行专门立法,是自贸港与自贸试验区在法治基础方面的根本区别,以立法形式赋予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海南自贸港更大的授权,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提供坚实基础。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在扩大商品流动型开放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推动规则制度型开放,这需要国内法律作为基础。海南自贸港定位于“打造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目标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贸港,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开放形态,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需要以专门立法来提供法治基础。从公布的草案来看,海南自贸港法的规定是基础性、原则性的规定,很多方面还需要制定具体的法规、办法和清单,其中有授权海南省人大制定的,也有要求海南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海南要在自贸港法草案的基础上,抓紧开始研究相关的配套法规。
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支持海南自贸港率先开放
2018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使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同时明确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2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
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0年的最后一天,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与2020年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30条相比,2020年版自由贸易港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至27条,还有一些条目部分放开,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开放。
就下一步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重点,梁海明表示,海南自贸港作为全球最大自贸港,未来要进一步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不但有助于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更可通过把海南打造成为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运输枢纽,也有助于增加中国在国际物流业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更加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造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推动中国进入“速度经济”新时代。未来还会加快推进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建成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等。
王方宏表示,2021年,海南自贸港建设将再上新台阶,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二是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小步快跑”的方式蹄疾步稳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三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方面,免税购物吸引消费回流作用将进一步增强。现代服务业方面,海南作为医疗、教育、养老等消费升级需求承接地的作用日益凸显,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政策也将进一步凸显海南作为“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的地位。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智慧海南建设2021年将完成第一阶段目标,航天发射、深海探索、南繁育种等领域的独特地位将日益重要。四是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