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底蕴深厚,科技资源丰富,科研院所的数量和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一,具有发展科技产业的独特优势。另外,北京一直聚焦于“四个中心”的功能建设,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更加突出。现在北京市的科技水平不仅引领全国,而且能影响世界。
在人口、建设用地、建筑规模“三个减量”的同时,北京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人均21.2万元提高到28万元以上,超大城市减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从2.5万亿元提升至3.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2.4万美元,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6.9万元,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43岁。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增长态势。实际上从研发强度(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强度为2.40%,但是北京市投入强度高达6.44%。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共同公布的数据,北京市的投入强度一直排在全国的前列。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陕西7个地区的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就是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优势?
第一,北京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2003年,世界银行建立了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价世界各国的营商环境,主要选取世界各国的主要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作为其评价的基本城市,这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营商环境。在中国选取了两个城市:一个是北京,占比45%;另一个是上海,占比55%。那它怎么评价?世界银行派出相应的调查机构对企业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查,最后形成分析结论。它是怎么样设立这些指标的?它设立指标是以一个企业从生到死的过程来设计的,从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跨境贸易、纳税、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十个方面看企业在每一阶段花费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花费的时间越少,成本越少,效率越高,越便利,就说明营商环境越好。中国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将排名从91位提升到31位。
北京市设立多种措施和制度来改善营商环境。北京12345“接诉即办”热线,就有专门为企业服务的功能。而且有专门的服务机构针对重点企业、大型企业,做管家式的服务。北京市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等方面的绝大部分业务办理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便利化的服务使得北京的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这种营商环境的改善,对人才、企业都有着无穷的魅力。
第二,科技成果的权属改革方面,北京市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颁布了很多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政策。比如,职务科技成果也应当有股权。这方面的改革措施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第三,“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三城”中一个是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的定位是什么?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它是一个知识创新、产业创新的平台;是尖端产业的孵化器;是科技交流中心。2021中关村论坛实际上就是科技信息交流的过程。论坛上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1”显示,北京的创新能力全球排名第一。“三城”中第二城是怀柔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围绕物质、空间、地球系统、生命、智能等五大科学方向的成果孵化,着力培育科技服务业、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信息与精密仪器、太空与地球探测、节能环保等高精尖产业。“三城”中最后一个城是未来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的发展将聚焦“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三大核心领域,其中东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西区将建设“生命谷”与沙河高教园区。未来科学城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一区”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北京大兴亦庄地区。亦庄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把产业做成产业化的平台。很多大的项目都在亦庄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这里的经营环境较好,日后慢慢会形成高端产业集群。
第四,北京持续改善高精尖产业的人才政策。“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显示,北京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是100,位居首位。这项研究的统计依据是人才流入占总人口的比重,以此反映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减量发展”理念,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在受限制的情况下,北京市在人才吸引上仍然有无穷魅力,这与北京市的人才政策不断改进和落实有着密切关系。
北京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丰厚的地区,具有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潜力。“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坚持首善标准,瞄准国际一流,不断探索走出新路子,建成制度创新高地,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