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Marina Bill在大会主论坛上表示,2019年,有6万台机器人在全球进行了安装,主要是工业机器人。该数字在2022年达到了50万台。未来,这一数字将超过几百万台。
“今年大会空前火爆,参观人数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大会主办方中国电子学会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而不光是观众,本次大会还有27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亮相,创出历届之最。
机器人行业出现了哪些变迁?具身智能技术已近,机器人如何跨越想象与现实的鸿沟?日前,《证券日报》记者来到大会现场,对话企业、机构、专家学者,管窥行业现状,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
从单一结构走向复合体
在库卡移动机器人展区,记者注意到一款形似碰碰车底盘的机器人,在一众拥有炫酷外形的同类中并不耀眼,但走近看,观者无不对其“全向重载三吨”的能力感到惊叹。
“它可以搬运大件物料,如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部件,汽车整车也不在话下。”库卡机器人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除了大载重,该移动机器人还集成了聪明的“眼睛”,搭载SLAM、二维码、纹理加色带融合的导航方式。下一步,公司或计划为其添加“抓手”,使之成为抓取搬运的复合体,以独自完成整个作业流程。
作为服务机器人厂商的代表,云迹科技则将这种“抓手”化作触手可及的日常物件。记者在现场看到,保温箱、充电宝、垃圾桶、机械臂等都搭载着一个底盘移动了起来,甚至有小朋友可以坐着移动椅子游览展区。这个形如打印机的厚实底盘,就是公司首创研发的新一代复合多态机器人“UP”。
图:排队体验“百变机器人”的观众
云迹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支撑这一场景的是公司“AI+具身智能”技术,让机器人具备会使用工具、理解推理任务、群体调度的三大特点,使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并且协同工作。“这一突破创新,能极大地拓宽服务场景,实现‘万物皆可机器人’。”
多态功能的集成,正让机器人不断从单项冠军走向“多边形战士”。新松机器人首席技术官张雷在大会相关论坛上表示:“过去我们提到的复合机器人通常配备有手臂、轮系,可以说是具备了手和脚的功能,但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让机器人具备手脚眼脑的全方位能力。”
走向生态共建
近年来,机器人行业逐渐从依靠单一服务走向整合服务,共建生态圈的稳步发展阶段。以云迹科技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也在加速构建垂类应用服务场景的产业生态。
目前,云迹科技已为包括万豪、希尔顿、洲际、雅高、凯悦、温德姆、雅诗阁、锦江、首旅如家、华住、亚朵、开元等在内的三万多家酒店提供服务。云迹科技与酒店智能硬件、客控系统、PMS等生态合作伙伴的打通,数字化整合了自助入住机、电梯、门锁等入住需求,电话、音响、洗衣以及送物等住中需求。
从具体情境来看,住客可通过客房电话、小程序、客房电视、智能客控等渠道直接下达需求指令。当客户提出信息流需求,如咨询酒店WIFI、早餐等信息,AI大脑即时响应,无需人工介入。云迹科技与智能音响以及电视系统,实现了互动交互、召唤机器人、机器人服务可视化、订单轨迹可追踪等功能。例如:住客可以通过酒店电视提出服务需求及购物,机器人会接受指令完成配送,也可以从客房电视内实时查看云迹机器人的送物轨迹。
此外,在本次大会主论坛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发布。其中提出,北京亦庄将实施产业生态“争先”计划,紧扣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全过程发展需求,优化数据、平台、服务、资金等资源要素配置,持续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环境,打造业内规模最大、信息最稠密的通用开源具身智能数据集,建立分级分阶段开源共享模式,构建“资源统筹—要素集聚—创新协同”的“雨林式”具身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