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游轮上的江山记忆:致敬长江“工业敦刻尔克”与民族不屈的精神

2025-09-03 14:11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游轮上的江山记忆:致敬长江“工业敦刻尔克”与民族不屈的精神

此刻,我的高端游轮正静静航行于长江之上,两岸风光如画,江水温柔地拍打着船舷。甲板上的宾客们轻声谈笑,享受着和平与繁荣带来的静谧与奢华。作为在这条母亲河上深耕的航运企业家,我每日见证着它的壮美与活力,它不仅承载着蓬勃发展的经济命脉,更是一部流动的史诗,铭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江面下,却深藏着一段不朽的记忆——80多年前,一场被称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壮举,在这里悲壮上演。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每当游轮的汽笛声划破长空,我总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回响,那份民族不屈的浩然之气。

  战火下的民族命脉——工业危局与战略西迁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山河,神州大地狼烟四起。枪炮声中,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上海等工业重镇,岌岌可危。彼时,我国大部分现代化工业集中于东部沿海。以上海为例,其工业资本额占全国近四成,工人数量占全国逾三成,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拥有的工厂数量更是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些工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工业血脉,一旦沦陷,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保存抗战的物质基础,维系民族生存的希望,国民政府做出了一个艰难而又充满远见的战略抉择:将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大量物资以及技术骨干,不惜一切代价地西迁至大后方,尤其是四川、重庆等地。这不仅是为了避敌锋芒,更是为持久抗战积蓄力量,奠定反攻的坚实基础。

  长江上的“工业敦刻尔克”史诗

  这场大规模的工业内迁,被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等学者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它并非仅仅是人员的撤离,而是一场牵动国家工业命脉的空前壮举——将重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吨的机器设备、技术图纸,连同无数工人及其家属,从炮火连天的前线,艰难地运往千里之外的西南腹地。

  在这场“生死大挪移”中,长江,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它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见证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和他所创办的民生公司,在这场史诗般的撤退中,扮演了力挽狂澜的关键角色。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日军步步紧逼。长江中游的宜昌,瞬间成了通往大后方的“咽喉要道”和“生命闸门”。三万多名难民、数万吨军工民用企业的重要机器设备,包括当时中国几乎全部的兵工、航空、重工业和轻工业的精华,全部滞留于此,等待转运入川。 更危急的是,长江即将进入枯水期,大型轮船最多只有40天左右的航运时间。按照当时的运力,这些物资需要至少一年才能运完!

  危难之际,卢作孚临危受命,亲赴宜昌坐镇指挥。他面对“遍街皆是人员,遍地皆是器材,人心非常恐慌”的混乱局面,没有丝毫退缩。他沉着冷静,制定并实施了“三段航行法”,将原本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通过分段驳运,最大限度地利用运力,争分夺秒地抢运。在他的带领下,民生公司的22艘轮船(占当时渝宜间往返运输主力),冒着日机狂轰滥炸的危险,在短短40天内,成功将滞留宜昌的全部人员疏散一空,并抢运了三分之二的宝贵物资,在随后20天内,剩余物资也全部运出。 这场惊心动魄的抢运,为中国保留了民族工业的火种,被誉为“中国大内迁最壮观的一幕”。

  然而,这场撤退的艰难远超想象。日机在空中肆无忌惮地轰炸,长江航道本身就滩多流急、暗礁密布,枯水期水位下降更是寸步难行。无数工人和船员,在炮火中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将一台台沉重的机器,一船船珍贵的物资,运往大后方。他们不仅要面对敌机的袭击,还要克服交通不便、资金匮乏、燃料短缺等重重困难。 许多工厂甚至不得不将自家船只自沉以阻塞航道,迟滞日军进攻,为大撤退争取宝贵时间。 截至1940年底,共有448家(或达639家)工矿企业成功内迁,其中超过一半落户四川,彻底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为抗战生产奠定了基础。

  历史的深远影响与民族精神的铸就

  这场“工业敦刻尔克”的意义,堪称旷世。它不仅为抗战大后方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产能力和物质保障,确保了军工生产,铸就了民族工业的“钢铁脊梁”,更成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 正是这些浴火重生的工厂,为抗日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弹药、军服、药品,支撑着中华民族的抵抗意志。

  同时,工业内迁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地理格局。过去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的工业重心西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新的工业基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它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宝贵的工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储备了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场大撤退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展现出的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那是面对强敌入侵时的不屈不挠,是物资匮乏时的自力更生,是生死关头时的团结奋斗,更是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而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它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如同长江之水,奔腾不息,永不枯竭。

  长江的今昔与对企业家的启示

  昔日炮火纷飞的长江,如今已成为承载繁荣、连接东西的黄金水道。我的游轮,正是这繁荣的见证。它所代表的现代化、高品质生活,正是对当年工业前辈们为之奋斗的“富强中国”的最好诠释。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无数先辈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守护和浇灌的。

  作为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者,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更应从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企业家精神,难道不正是卢作孚先生那份“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的延续吗? 我们肩负着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责任,将“工业敦刻尔克”所体现的民族意志融入现代企业发展之中,不断创新,勇攀高峰。

  长江,这条流淌着历史与希望的河流,将永远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更辉煌的明天。我们作为今天的航运人,在享受长江带来的繁华与便利之时,更应心怀感恩,铭记那些在炮火中坚守信念、奋勇前行的身影。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工业敦刻尔克”的深远意义,它不仅仅是回顾一段悲壮的历史,更是为了激励当下,展望未来。它提醒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建立在无数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之上的。

  我希望,当我的游轮再次驶过那些曾经留下过血与火印记的江段,乘坐游轮的游客们,在欣赏长江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其中蕴含的强大民族精神。长江永恒,精神不朽。那份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热爱,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重庆新世纪游轮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彭建虎

点赞()
上一条:2025第五届中国沧州·东光塑料包装机械国际博览会 盛大启幕2025-09-03
下一条:真空泵工作原理:无形之力背后的科学密码2025-09-08

相关稿件

重温红色记忆 赓续革命精神 2023-11-01
人民江山 2023-02-27
码头、工厂变身出游打卡地——长江沿线工业遗址改造焕新生 2023-08-20
“跨越山海,益路同行”长江商学院EMBA39期1班与爱同在 2024-01-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2024-03-21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