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当前,电力行业很多企业正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因地制宜开展数字化创新应用,持续释放大数据价值。业内人士指出,电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同时面临着汇聚难、整合难、安全保障难等挑战,建议各方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加强数据供给,打通流通障碍,推动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数智转型步伐加快
在贵州贵阳500千伏青岩变电站,运行人员在系统下发巡视任务单后,站内的智能摄像头、机器人等巡检设备便迅速开展巡视工作,在将巡视数据实时回传系统的同时,调用算法进行实时分析,自动生成巡视报告。这项工作,采用人工的方式要耗时一天,如今,全程不到半小时。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高质量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已建成了网级统一机巡系统,自主巡检已达100万公里。统筹推进配网自动化、智能化,打造37个数字配电示范区,建成智能配电站(房)2.4万座,中压停电主动感知准确率达92%。
在能源电力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企业布局重点之一,新模式、新场景、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日前召开的中广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会数字化平行分论坛上,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和睦长风、和睦天盾、和睦云网、和睦卫士、自主化仿真软件及工业软件定制产品等8款数字化产品,以及中广核ECP系统、智慧电厂、财务共享、智慧工地、核级单向网闸等8项解决方案。
中国广核集团科技与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季宗涛指出,中广核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打造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强调要全面引入“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加快智慧矿山、智慧新能源等建设,打造核电全生命周期数据链的“数字核电”,同时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现“清洁能源+”战略在更多典型场景落地。
应用场景探索多点开花
国家能源集团探索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算力+电力高度协同发展模式;北京西城区联合国家电网公司等多家单位成立“马连道·数据街”合作发展联盟,推动“马连道·茶·中国数据街”建设;南方电网公司数据中心运营门户2023年上架对外数据产品335个,数据产品调用超过10万次……近年来,能源电力行业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释放能源数据要素价值。
“以数据为关键支撑,电力行业提升源网荷储全环节协同互动潜力巨大。”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表示,我国是首个将数据明确为生产要素的国家,电力行业是结构化和高价值数据密集的行业,与数据驱动型发展高度适配。这不仅体现在电力行业内部数据贯通融合支撑全行业效率、绿色与安全统筹发展,还体现在行业数据与其他行业数据贯通融合支撑彼此业务发展,以及与社会数据贯通融合支撑社会治理。
为了充分发挥电力大数据的作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成立了大数据与统计分会,将打造涵盖供应、授权、需求、撮合与加工、交付与交易、售后六大功能的数据交易统一平台,提供数据、算法、产品服务,探索建立以市场为驱动的数据要素交易机制。
中电联大数据与统计分会执行会长王继业表示,当前,数据的乘数效应远没有发挥出来。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电力系统供需平衡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必须转换系统的平衡方式,依靠海量数据的共享流通,构建以数据为基础的调控协同交易响应机制,确保能源侧高精度预测、网间高水平互济、储能高效协同、荷侧广泛响应互动。
数据价值释放难题待解
数据要素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随着数据要素政策纷纷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呈现冷热交织的状态。” 浙江省大数据联合计算中心董事长施永益深有感触。他指出,数据平台提供方想要撮合数据场景实现,一直处于先找需求、后找数据的被动局面。数据提供方、使用方、加工方合作机制复杂,平台方的价值回报更无从谈起,平台方的市场角色始终处于探索和投入的初级阶段。
江小涓也表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数据如何确权和估值,数据资源如何向数据资产转化;数据价值高度场景化,如何事先将数据要素转化为可以估值和交易的数据要素产品“挂牌”交易。与此同时,电力数据也有一些特殊问题,例如数据时效性强和链路长,电力生产、传输与消费实时产生海量数据并且瞬息万变,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捕获并对多源异构数据快速完成计算,怎样对高速膨胀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可靠存储。
国家能源集团数据中心主任张延生认为,随着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正加速融合,要克服新型能源体系中数据要素流通面对的汇聚难、整合难、安全保障难等挑战,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和流通。
在江小涓看来,当前数据流通利用的方式主要是数据交互拉通应用场景,这也适用于电力行业。首先,多方数据拉通推进发电端低碳转型。统筹分析有关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气象要素电源状态、用户需求、储能配置等变量因素,统筹绿色与安全赋能绿电交易。其次,多方数据拉通推进用户端节能提效。汇聚分析多种调节度差异化负荷,探索峰谷分时电价供应和激励方式;增强碳排放计量能力,汇聚推进需求端“双碳管理”。通过电力数据监测预警,深描行业发展动态和经济全局发展动态,支撑企业行业决策和政策宏观调控。(记者 王璐 裴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