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hatGPT、文心一言成为顶流的当下,人类开启人工智能时代成为共识,任何跟人工智能相关的消息都撩拨着公众的心。
近日,“人工智能将成为浙江中小学必修课程”的消息刷屏。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来厘清几个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课能不能成为浙江中小学必修课?
课程的设立非常严格且涉及内容广泛。无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还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都需要教育部等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来确定。
因此,浙江不会也不能单独将人工智能课程设置为全省中小学必修课。“人工智能将成为浙江中小学必修课程”的消息系误读。
但在省内部分动作比较快的地方,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小学的选修课。例如,去年3月,温州市就印发了《温州市中小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提出将人工智能列入温州中小学课程体系,到2025年,建成1000所人工智能实验学校,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全覆盖。
那么,现在浙江中小学的课程中,有人工智能的内容吗?
实际上,浙江作为国内最早在中小学试水人工智能教育的省份之一,人工智能虽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但相关知识内容早已渗透进中小学各阶段教学中。
杭州市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省特级教师李伟介绍,2004年,人工智能相关内容就出现在浙江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本中;小学、初中则要晚几年,但也已列入了十余年。
要说这些年变化最多的教材,一定是信息技术和信息科技的课本。2020年9月,浙江迭代更新了三年级到九年级信息技术教辅,其中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就已开始在课本里接触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内容,八年级则新增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内容。如果顺利的话,今年9月,浙江小学、初中学生又能用上根据2022年国家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由省教研室编写的信息科技新教辅。
记者翻阅小学六年级上、初中八年级下的信息科技教材和高中的信息技术教材,发现几册教材中人工智能内容占比都不小。从标题看,初中和小学都有涉及认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人工智能伦理等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选择性必修4》里,这段时间因为ChatGPT爆火而带热的神经网络学习,就是其中一节的内容。
李伟说,中小学的教材需要有衔接性。小学阶段,学生侧重初体验人工智能;初中,学生要了解人工智能基础原理并实践;而高中对人工智能的学习更系统化。
“科技发展速度很快,教材也需要尽量跟上。3年就更新教材,在教材领域算是相当快的。”李伟说,新版教材与人工智能相关教学内容的比重还会大幅增加,几乎每个年级的教材都会涉及。内容会更贴合人工智能当下发展最新情况,例如现下最火的ChatGPT可能会出现在教辅中。
其实,人工智能课怎么上并不是重点,我们更要关心的是,如何培养不被AI“淘汰”的人?
常年深耕技术类课程教育一线的李伟已将目光投至更远处——人工智能让获取知识越来越方便,也让知识更快速过时。他想的是,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深度理解人工智能,并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改革。
前不久,在一场题为“ChatGPT与未来教育”的沙龙上,有上海教育界专家提出:人们不再崇拜知识,觉得它太容易得到,解决方案也不难找,因此认为它不再有用。这样的倾向是对人工智能的误读,需要引起警惕。
“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最终必须指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更多样的思维能力、良好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仅以传递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已到了必须改变的关口。”李伟以ChatGPT为例,教育应该培养的是ChatGPT的创造者,而不是纯粹的使用者。ChatGPT本身不能替代人,善于将ChatGPT与自身技能结合进行创造性工作,比单纯使用ChatGPT更有价值。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中小学教育也将迎来改革新浪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