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飞仙、黑白牦牛、红陶人面像……走进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商店,除了去年爆火的以镇馆之宝“铜奔马”为原型的毛绒玩偶“马踏飞燕”之外,各种新款毛绒文创玩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购买。
这些备受关注的文创产品都出自一个以“90后”为主力成员的年轻团队——东方密语。
学习油画专业的王伟和学习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吴翔宇2015年加入这个团队,成为文创设计师,开始参与各类文创产品设计。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依托文物资源,开发出更多文创产品,让更多人把文化带回家。
“我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馆藏文物,并将纹样、造型、历史背景等多重文化元素综合考量,再将人文美学的设计理念注入文化内核,创造出兼具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创意的生活好物。”吴翔宇说,做博物馆文创不能天马行空,必须对博物馆里的文物十分熟悉。因此,经常去博物馆看文物是必做的功课,他们会去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参观,看文物、找灵感。
“做文创产品就像烧制陶器,要画出平面草图、做出胚子、尽心烧制,出炉后并不一定会成功,失败了就得重新做。”王伟说,做文创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不能自己随心想做啥就做啥,而是要经得起市场检验。
“我们的创作要基于对文物的了解和对市场的分析。”吴翔宇说,设计团队会通过研讨形成设计思路。她作为策划者,要整理好所有文物的历史资料,交给设计师;设计师则根据创意作出平面图,再经研讨修改后定稿打样,打样后若无需再进行修改,就可以面世了。
“设计师赋予它生命,策划文案赋予它灵魂。”吴翔宇说,一件文创产品在面世之前,还要给它取名字,让它“活”起来。
“绘画功底是基本功,创意和想法要占90%。”王伟说,文创设计师不同于平面设计师,制胜点在创意上。
吴翔宇介绍,拿“马踏飞燕”毛绒玩偶来说,铜奔马作为中国旅游标志,让人熟知的是马三足腾空的侧面。但从正面看过去,是马张着嘴、歪着头奔跑的形象,感觉很萌很好玩。经团队成员商议后,决定将其做成毛绒玩偶。
“当时团队有10名设计师都在画,画了很多草图,正面侧面都有,但都被推翻了,最终定了画正面。”王伟说,“马踏飞燕”的出炉经历了画稿反复推敲、打磨,即使打样后还进行了几次调整。
“最后定款,团队里的年轻人都喜欢,就想着大家应该也都会喜欢,但没想到会这么火爆。”王伟说。
王伟知道,做文创设计不是件易事,要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等多层面的知识,再通过创意化表达,呈现出产品解决方案。“这是一条探索之路,有期待也有挑战,正是我向往的。”
自2015年至今,东方密语团队集思广益,打造出了“至美敦煌”“花舞大唐”“游园惊梦”等8个文创IP,开发原创产品2000余件,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并连续3年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斩获佳绩,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文创设计师眼里,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苦乐兼有。“虽然设计出了一些爆款产品,但我们压力还是很大。”王伟说。
“有时一连画出十稿,却一稿都选不上,也找不到灵感,感觉有点失落。”王伟说,“以前的设计师大都是学绘画或者平面设计等专业,入行后才开始学画文创产品。有人因为与所学专业不一致,出不了产品就放弃了。如今高校开设了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对这个行业来说也是有推动作用的。”
文是根本,创是生命。好的文创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新奇点缀,而是审美、功能和内涵的和谐统一,并将传统感和时代感有机结合,以独具匠心的思想表达带给人们情感共鸣。那些火出圈的文创产品,让博物馆离大众越来越近。
“现在有很多孩子被家长带来参观博物馆,但是有的并没有看懂,也会有看完就忘了的情况。我希望以文创产品这种形式让更多人记住中华传统文化,把文化带回家。”吴翔宇说,文创设计师就是一个新的文化传播者,传承文化的使命很光荣,任务也很艰巨。
“让文物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走进千家万户,对我们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王伟说,他们一直在探索各种呈现方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路上,不会停下努力的脚步。 (经济日报记者 赵 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