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给人做艾灸的机器人,换个“大脑”就能用于汽车生产;心里想一个动作,智能康复设备就能释放电流刺激身体做出来……正在山东济南举行的2022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上,一批“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应用场景引发关注。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
新技术新成果纷呈
近年来,我国紧抓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遇,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一批新技术、新成果也出现在2022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的现场。
从物料走上生产线,到产品完成质检进入成品库,全程无人工作业——华为展示的一座半导体电子产品生产工厂,将工业物联网关、数据中心、通信单元、AI识别技术整合到生产线上,形成了一套智能无人生产的解决方案。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化、无人化可大幅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质检精度和作业安全。华为这一技术既可嫁接传统生产设备,也能与智能设备匹配,已经在家电、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等生产领域得到应用。
30多万家企业线上自评估自诊断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速,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创新活跃,新动能加速成长。
制造业“嫁接”智能化
船在海上走,鱼在船中游——青岛国信集团展示的“国信一号”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让海水渔业养殖由近岸走向深远海,由固定养殖设施走向移动养殖装备。
据了解,“国信一号”配置了船端智能化管控中心和基于岸基的船岸一体化智慧云平台,通过全船2108个测点,对养殖场内水、氧、光、饲、鱼进行集中控制与实时监测,投喂、仓壁清洁、光照、成鱼起捕等环节可自动完成,每年的养殖产量相当于查干湖一年的捕获量。
与会专家认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迅速提升,持续改变着传统生产制造方式,推动了产业的技术革新和模式变革。“嫁接”了智能化的“中国制造”,不断开辟新的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我国消费者的需求。
戴上脑电采集器,心里想一想握拳的动作,贴在胳膊上的电极片很快释放电流,刺激握拳动作完成——在山东海天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展出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上,记者“尝鲜”了一次脑机交互。
公司产品经理陈云方介绍说,这套系统可用于脑卒中、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很多患者失去了表达能力,这套系统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能以‘想象’带动康复。”
赋能效应不断显现
在制造业大省山东,工业互联网正成为推动制造业动能升级的重要动力。
据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安文建介绍,山东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4.9万个,培育了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蓝海、橙色云4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形成了155个各具特色的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赋能效应不断凸显,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产业变革,将如何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彦国认为,新一代智能制造会引领我国制造业向高级阶段不断演进,推动生产模式、观念、理念、价值链、用户链、功能链发生巨大变化。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优势在于超大规模网络、超大规模制造业和超大规模市场。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融合突破的推动下,中国先进制造业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