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由汇丰集团与财联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投资者高峰会”上,多位专家围绕大健康产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专家和资深人士纷纷表示,人工智能将助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整个医疗行业水平,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着力于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度和关注度逐渐上升,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我特别看好‘AI(人工智能)+健康’。现在才刚刚开始,未来10年我们会看到更多惊喜。”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会上表示。
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在2020年发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提出,要在2023年率先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工信部等十部门在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加快智能医疗装备发展。支持医疗装备、医疗机构、电子信息、互联网等跨领域、跨行业深度合作,鼓励医疗装备集成5G医疗行业模组,嵌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医疗装备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发展。
展望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清池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彬认为,AI的加入会提升整个行业的医疗水平,而不是取代现有的医疗工作者。它的应用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从而把一部分的基层工作者从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整个医疗行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政策与技术共振下,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融合步入了发展快车道,着力于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在李开复看来,通过佩戴可穿戴设备,人们能够每天24小时监测自己的心跳、血压、血氧、血糖等指标。而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每次检测的数据对病例进行纵向的跟踪分析,这对个人的医疗、诊断、预警等会有较大帮助。
此外,李开复还认为人工智能在生物制药中也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可以在实验室阶段提升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帮助他们实现小分子的发现。
工银瑞信医疗保健研究团队负责人、基金经理谭冬寒认为,人工智能与医疗的融合发展可能将经历三个阶段。在他看来,现在我们正经历第一阶段,即在现实的医疗场景中,AI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等领域,它可以协助医生进行医疗影像的分析。而在ChatGPT的框架中,分析的准确性将会进一步提高。第二阶段是我们即将看到的阶段,AI主要将在自我诊疗领域进行应用。AI机器人可能会代替一部分家庭医生的工作,能够更清晰地给病患提出一些建议,这是现在搜索引擎所做不到的。第三阶段,是目前还存在一定想象空间的阶段,即AI和制药、药物发现的结合。想要实现这一步,还需要未来技术的革新以及更多临床数据模型对AI进行培养。
“如果AI能够获知一个分子结构和临床结果之间是怎样的对应关系,并能够找到一些线索,这将有助于突破制药领域瓶颈。”谭冬寒认为,人工智能助力实现生物制药上的突破,就目前来看尚处在萌芽阶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