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查是督察的重要方式。在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的情况下,直达基层、直奔现场,可以发现和掌握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等第一手资料,对于聚焦督察问题线索、压实生态环境责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前期摸排时,西南督察局就通过暗查发现掌握了云南昆明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曲靖市宣威市敷衍整改“散乱污”等问题线索。从前几次暗查经验来看,要确保暗查工作取得实效,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突出重点,选准对象。暗查情况可直接用于督察报告,必须围绕督察重点内容开展。提前做足功课,聚焦中央领导有批示指示事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事项、重点投诉举报问题、地方重点优势产业、重要环境基础设施、“三大攻坚战”重点项目等开展暗查。在问题类型方面,注意选择行业性、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指向地方党委政府不作为、乱作为以及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在具体点位上,注意选择沿河排污口、矿山、尾矿库/渣场、水或大气重点企业、城市黑臭水体以及群众反复投诉问题,可以提高发现问题的概率。以云南省为例,对其水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情况,可以关注“三磷”污染问题、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对其土壤污染防治情况,应重点关注矿产开发比较集中的曲靖、红河、楚雄、怒江等区域;对其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则可以从黑臭水体、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等方面入手。
二是加强研判,做好准备。通过分析环境质量数据、产业结构、群众信访投诉热点问题,初步判定某个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据此确定暗查点位。比如西南督察局通过分析云南省公开的水环境质量数据,发现金沙江在流经昆明市后,总磷浓度上升了近3倍,结合昆明市西山区、晋宁区、安宁市“三磷”行业比较集中的情况,初步判断该区域工业污染防治存在问题,基于此,选择其中部分磷矿山、磷石膏渣场、磷化工企业作为暗查点位。根据2018年云南省“回头看”督察期间群众多次反映的曲靖市宣威市洗煤厂、煤矸石堆场粉尘、淋滤液污染问题,通过奥维地图发现羊场镇、岱海镇片区煤矿比较集中,确定对该区域开展暗查。此外,应提前在地图上标注出暗查点位所在位置,合理规划路线,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严格保密,防止“漏风”。要发现掌握真实情况,参加暗查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纪律规定,不得跑风漏气,不对外透露工作计划、暗查点位和发现问题,不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媒体发布可能透露暗查情况的信息,不使用带有明显标识的车辆,租用社会车辆时,注意不向驾驶员透露工作单位等身份信息。如果过程中被暗查对象发现或引起怀疑时,应及时主动撤离,防止暴露身份。
四是统筹协调,强化保障。暗查工作需要协调安排好技术支持、工作装备、后勤等方面工作。首先是监测(主要是水环境监测)支持,当现场发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取样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固定证据。暗查人员还应随身携带pH试纸等,以便现场进行简单测试。同时,要做好装备保障,由于暗查的特殊性,往往不能进到企业厂区开展检查而只能通过无人机、望远镜等进行远距离观察,还需要配备照相摄像工具以记录现场情况。此外,要做好后勤保障。暗查开展之前,需要提前做好车辆、住宿等安排。西南地区民族众多,语言也各不相同,暗查人员如能掌握一些比较通用的方言,能便于开展工作。
五是做到“三多”,坚持不懈。在现场暗查阶段,多走、多问、多看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一要不惜脚力、多走。特别是对于沿河排污口、企业偷排口之类的问题,必须舍得下功夫,采用走路这种“笨方法”,才能有所收获。二要勤动嘴、多问。群众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直接受害者,通常情况下都会有反映真实情况的意愿。通过与他们交流,往往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三要有耐性、多看。一些环境问题(比如企业偷排、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可能并不连续,甚至只在特定情形(比如下雨)发生。需要拿出耐心蹲守,才能发现问题。
六是注意方法,做好防护。暗查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必须做好安全防护。要避免与暗查对象发生冲突,必要时可以出示工作证等身份证明,做好解释工作,确保自身安全。要做好个人防护,随身携带一些包扎伤口、蚊虫叮咬、防暑防晒之类的药品,选择适合户外工作的服装、鞋子等。要掌握当地有关人员联系方式,必要时应与其联系,协助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 ◆彭维宇 王健 庞国祥 丁宗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