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个团队,他们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日复一日的干着相同的事情,为的是保证每一个方案、每一个模型、每一张图纸都合理可行;
他们只争朝夕,为的是保证产品的研制准时准点;
他们充分验证,为的是保证交付的产品安全可靠;
他们争分夺秒,为的是能够顺利完成交付试验,并交付总装;
他们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最终助力“猎鹰”逐梦蓝天,他们就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猎鹰”起落架团队。
积跬步,以至千里
8359所猎鹰起落架研发团队方案设计时面临着诸多困难,那时整个起落架专业还非常年轻且缺少经验,团队中大多数成员并没有接触过起落架系统的相关工作,只知道起落架是“飞机腿”,至于起落架的构成、工作原理等知之甚少。是什么让这样的一个团队攻克摆在眼前的重重困难,白手起家,先后突破起落架总体设计技术、高性能缓冲技术、内置锁定技术、全电收放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落震试验、静力试验、收放联调试验、环境试验以及滑跑试验、多架次飞行试验等大量的试验验证,助力猎鹰飞翔蓝天?没错,靠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靠的是取长补短,举一反三的积累。
首先从相关标准和文献资料入手,化繁为简,将成百上千个现有的起落架研制规范转化为自己独有的一套分类明确,详细完备的体系;队伍中人手一本飞机设计手册第14分册,组长张鑫时常告诫组员们要将其烂熟于心,他自己更是将那本厚厚的14册翻阅了无数次。其次,向实物学习,团队多次进行实地调研,为的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验证平日里学到的书面知识,以期对起落架有更详尽的了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起落架装入自己的脑袋。同时,向经验学习,要想研制起落架光有看书和调研是远远不够的,不管是设计方案还是试验验证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困难,办公室里时常能听见张鑫、陈潇以及其他人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的声音。猎鹰起落架团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充分验证,确保成功
“起落架下位锁开锁、收起、上锁,到上位锁开锁、放下并可靠上锁”在某个清晨,7号楼下不断响彻着这样的声音。原来是许朝辉和汪瑞在7号楼下正在争分夺秒的做着“猎鹰”起落架交付试验,就要交付总装了,他两认真仔细的在验证起落架的收放性能及稳定性,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后面还要进行高低温试验以及振动试验,一刻都不能马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一型号的起落架在外场试验前都应该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起落架的安全可靠。面对试验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不可预见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问题无论多复杂,最终总能形成一份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外场险阻,迎难而上
起落架作为飞机的“双脚”不仅要“站得住”,而且要降落时“放得下”,跑起来“停得住”,虽然起落架已经经过单机试验的充分验证,但装机进行实战起落架团队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考验。
包头滑跑试验现场烈日炎炎,为了保证起落架正常工作,起落架团队席地而坐对起落架进行“望、闻、问、切”,滑跑前要对起落架状态进行检查,检查下位锁定是否正常、防松措施是否正常、刹车是否正常……
当出现摆振问题时,起落架团队成员们并没有慌张,而是耐心细致的排查每一个可能造成摆振的原因。队伍中的薛凯然和刘伟量顶着烈日,沿着跑道一点一点的量轮胎胎印,用以计算摆振周期,同时分析摆振的类型和发生摆振时飞机所处的状态。随后,在机库中做各种验证测试。面临着归零的压力,“猎鹰”起落架团队并没有一丝畏惧,而是化压力为动力,耐心细致的找出问题,认真仔细的分析问题,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猎鹰”起落架团队就是这样有条不紊的助力 “猎鹰”翱翔蓝天的。
猎鹰的翱翔,同样也是起落架团队的翱翔,后续起落架团队将再接再厉,不惧困难,迎难而上,争取为8359所的起落架事业发展发光发热;为航天三院的无人机发展添砖加瓦;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增光添彩。(文/汪瑞)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