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华商学院的讲坛上,当樊兴焰教授谈起数字市场营销的演变时,他的眼中闪烁着行业老兵特有的深邃与热忱。作为拥有近30年行业经验的资深专家,他亲历了国内企业数字营销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过程。从甲骨文(中国)的企业顾问营销,到戴尔(中国)的企业渠道推广,再到恩智浦半导体的技术驱动型市场推广,他的职业生涯伴随着中国电子行业数智营销的发展而脉动。
樊兴焰
技术赋能:从传统营销到智能化的跃迁
“数智营销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技术的突破。”樊兴焰这样总结行业的发展规律。
在平面广告时代,文字与图片构成了内容的主体;到广播与电影电视的时代,贴片广告,软植方式经历了创新;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移,使得大数据更易于为客户贴标签,做人物画像,对客户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服务,越来越精细化。
Statista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数字广告支出已突破 6000 亿美元,占广告总支出的 65% 以上 ,这一数据有力地印证了营销数字化的大势所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是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如今,消费者的注意力愈发碎片化,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化,决策路径也变得更为复杂。这使得企业难以再依靠单一渠道或标准化手段精准触达目标客群。因此,借助数字化技术重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传递链条迫在眉睫。这一重构将传统营销的 “单向传播” 升级为 “双向互动”,并促使营销决策从单纯的 “经验驱动” 向 “经验、技术、数据的协同驱动” 转变。
在技术驱动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为智能化营销提供了强大支撑。大数据能够精准刻画用户画像,某运动品牌通过分析会员在运动 APP 上的跑步轨迹、心率数据和装备使用频率,精准识别出 “马拉松进阶者”“城市通勤族” 等细分人群,针对性推送碳板跑鞋新品,使目标客群点击率提升 3 倍。此外,该品牌利用客户数据平台(CDP)整合线下门店购买数据与线上行为数据,构建 360 度用户画像,实现 “线下体验 + 线上复购” 的闭环 。
抓住这种机会迸发的时机,樊兴焰带领团队先后开发出电子营销精准投放系统、企业舆情监控系统和智能营销互动系统,这些系统如今已在多家企业获得采用。
数字化转型:从工具升级到思维重构
面对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樊兴焰在课题《电子行业数字化转型下的精准营销传播策略研究》中指出:“转型绝非仅引入几套系统,而是从组织架构到运营逻辑的全链路革新。”他观察到,许多企业仍困于“数据孤岛”,而真正的数字化营销需打通研发、生产、销售的全维度数据,形成闭环反馈。
作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广东赛区评委,以及“智驱电子营销征途”“数智赋能・营销竞逐赛”等赛事的评委,他格外关注年轻从业者的创新思维:“区块链技术、AIGC内容生成、跨境DTC模式……新技术的爆发为行业带来无限可能,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内容,以合适的方法,通过合适的平台,赋能激活合适的人群。”
育人理念:培养面向未来的营销人才
在华商学院的讲台上,樊兴焰将复杂的营销理论与生动的行业案例结合起来,阐释B2B营销策略,比如戴尔的电话直销模式,半导体行业的品牌心智占领等等特点。
“我建议同学们要掌握三项核心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意策划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樊兴焰说。在三创赛的参赛项目上,他都会建议学生设计营销项目时,从市场调研到方案制定,再到效果评估,全盘考虑,完整模拟企业实战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将美国人才发展组织的人才培养体系融入教学中,特别注重能力矩阵的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具体知识更重要。”
展望未来:在变革中坚守营销本质
谈到数智营销的未来趋势,樊兴焰认为有三大方向值得关注:AI驱动的个性化营销、跨国以及跨文化的市场营销、可持续发展推广。但无论技术如何演进,他始终强调一个基本原则:“营销的本质是创造价值。技术只是手段,真正的核心永远是人。”从外企高管到高校教授,从技术研发到理论创新,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一个市场营销人的专业精神。正如他常对同学们常说的那样:“在这个行业,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文/李明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