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11月30日 央广网)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伟大实践的经验凝聚和伟大创造精神的体现。申遗成功,不仅向世界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在世界民族之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然而,脱离实际看文化是没有意义的,抛却当下谈继承是行不通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想保持源头之水的活力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需要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向下扎根,需发扬中国茶的文化,回归传统工艺本身。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从“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到“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它跨越了时间的长河;从“丝绸茶叶陶瓷萃,商贾僧人行旅偕”的丝绸之路,到“崎岖道仄鸟难飞,得得寻芳上翠微”的茶马古道,它穿破了空间的阻隔。时空绵延至今时今地,我们更应做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一方面,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开展针对传统制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保护传统制茶技艺的核心技艺和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再进行生产利用。另一方面,不拘泥于保护本身,应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建立完善包含茶科技专项研究项目、茶文化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茶元素文旅产品的开发项目在内的推广传承体系,使传统制茶技艺不落伍、不掉队,赋予其时代价值与新兴内涵,从而推动茶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
向上开花,需面向全球化的世界,创新现代茶叶生产。在全球化的今天,申遗成功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还助力茶产业扬帆出海,架起一座座经贸合作的桥梁。面对更高水平的文化经济双重出口需求,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应成为茶学和茶产业追求的新目标。一方面,可以借助高校平台为茶学、茶产业注入新生力量,鼓励更多感兴趣的青年人主动修习相关专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理论突破,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茶文化;另一方面,应加大应用于采茶制茶的先进化机械装备的研发力度,集中力量攻克茶科技成果转换应用偏低的问题。对于茶叶的深加工产业,应不断挖掘茶文化内涵,助推茶产业链的延伸,以巩固茶产业的集群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本次申遗成功,无疑是对我们坚持文化自信道路的又一有力鼓舞。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有更多的我国优秀项目能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让文化之根深入土壤,开出绚烂之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