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四局三公司在第三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上摘得一金一铜
5月19日,中国公路学会公布了第三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由中铁四局三公司组织申报的创新成果“群桩钢护筒随钢围堰同步就位快速施工工法”荣获金奖、“装配式混凝土桥梁预制墩柱施工工法”荣获铜奖,实现了公司在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中的新突破。
微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包括设备微改造、工艺微改进、工法微改良,要求实用性突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工程质量。本次大赛共有1288项成果参与评审,其中68项获金奖。公司遂宁市农村公路路网建设项目一期(船山段)D1标项目申报的“群桩钢护筒随钢围堰同步就位快速施工工法”能从众多创新成果中脱颖而出并荣获金奖,说明该创新成果的先进性和可推广性得到认可。
遂宁市农村公路路网建设项目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该项目是连接成渝环线与遂潼的重要快捷通道,对推进遂宁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田家渡渡改桥作为全标段的控制性工程,全长774米,主桥为(102+170+102)米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引桥为预制小箱梁结构。主桥两个主墩位于涪江主河道,最大施工水深达20.5米,主墩承台基础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高。项目管理团队坚持党建引领,组织成立了田家渡特大桥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时刻冲锋在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助推项目安全、品质、环保、高效等目标的实现,也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和科技提升。
打好技术组合拳 击退施工“拦路虎”
田家渡渡改桥桥址位于涪江三星枢纽库区内,河床地质为卵石覆盖层、强风化泥岩和软质泥岩,传统的水下爆破技术对软质岩石爆破开挖效果不佳。项目从地下连续墙中采用的咬合法钻孔成槽中获得灵感,通过利用“旋挖钻钻孔和冲击钻冲孔”组合的方式,实现了复杂地质深水承台基坑开挖,为钢围堰的顺利下沉就位和主墩承台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技术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获2019年安徽省省级工法。
同时,为掌握水下基坑开挖后的实际状况,项目引进了单波速回声测深仪、水下潜航器等先进设备,借助声呐的多角度辅助测量、低感光高清水下摄像头完成了水深测量、河床地形声呐扫描成像、高清摄像、基底扫测等任务。基于BIM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后处理,实现了水下基坑的三维成图,有助于基坑成型质量检验。
由于桥址区地层为密实的砂卵石层,采用常规技术栈桥钢管桩难以沉桩就位。项目QC小组通过“PDCA循环法”研究采用国内先进的液压冲击锤施工栈桥钢管桩,其沉桩速度快,每日可完成5—6根钢管桩沉桩施工,大大缩短了栈桥的施工周期。该QC成果在2019年安徽省建设行业质量与安全协会QC小组成果发布中获一等奖,同时该技术也获2019年安徽省省级工法。
为解决主墩钢护筒水上安装效率低、耗时长的难题,项目针对该问题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大胆思考、集思广益,多方参与、谨慎验证,通过对多个方案研究对比,创新提出了陆地安装钢护筒后随钢围堰同步下水并就位的施工方法。经实践验证,钢护筒无需在水中安装或接高作业,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水上作业的安全风险,同时钢护筒采用了整体一次就位技术,其精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该技术先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德国实用新型专利、2020年安徽省省级工法等多项成果。
针对项目深水基础、大跨度连续刚构施工等重难点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项目施工过程中积极组织相关技术、施工等人员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进行研讨、分析、比选、攻关,对深埋钢筋笼吊装、水上浮箱平台设计制造、挂篮反压加载预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创新了多项施工技术。
桥通自有财富来 振兴按下“加速键”
“桥修好了,渡的使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几十年前,娃娃们坐船上学,老人坐船看病,以前走个亲戚,要从金桥绕行,全程40多分钟。如今桥要通了,从蓬溪县赵家坝村到船山区黄桷村只需要10分钟,时间节省一多半,出行便捷又安全,我们都很开心。”赵家坝村民笑着说道。
大桥贯通后,将有效强化保障“遂宁鲜、潼南绿”一体化建设,同时将创造性地把农村公路建设与综合服务、“三农”发展、城镇改造、乡村旅游、绿色蔬菜物流等有机结合,不仅让老百姓的发展路子宽起来,还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使遂宁广大百姓满怀信心踏上乡村振兴的光明征途。
据悉,田家渡渡改桥项目至今共获省级工法9项、国家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国际专利1项、省级QC成果奖1项,充分发挥了科技引领作用,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
近年来,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工作,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及科技含量。鼓励项目在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四新”成果中寻求突破,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研究新方法、新技术,改进工艺工装,挖掘技术亮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