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8.7个百分点。
前6个月,企业贷款合同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这两组数据“增”与“减”之间,显示出今年以来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上升,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发展才能健康有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注入信心和力量: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力促融资量增、面扩;力促实际贷款利率下降,聚焦重点领域降费;机构创新合作发力,银政共建长效机制……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金融活水正在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金融“精准滴灌” 畅通经济“毛细血管”
“这款贷款产品真是太方便了,既不需要提供经营流水,也不需要提供抵押,这对我们这种刚刚成立不满一年的小企业来说,真是太贴心了!”谈到农行“首户e贷”纯信用贷款产品,南通九润贸易有限公司李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李玲把这款信贷产品发布到朋友圈,配文是:“这是对创业者‘金子一般的贷款’”。
“首户e贷”正是农行针对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所推出的纯信用贷款产品,其引入行为、工商等外部数据,提升对小微企业信用及风险的综合评判效能,有效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李玲表示,自己在去年3月创立了这个企业,虽然经营时间不长,但产品质量好,很快在当地打开了市场,也算小有名气。但由于缺少抵押物、公司实际经营流水较少而筹钱无望,满满的创业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有了‘首户e贷’做后盾,今后干劲更足了”,李玲在本子上列了满满一页的采购计划。
南通九润贸易有限公司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以来,金融体系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前6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021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8.7个百分点。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383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9.2%。
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做到精准滴灌,畅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有效增强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明确提出增加首贷户的要求,并明确今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明确政策要求;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至今年一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实施期限到今年底,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1年6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1.8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9万亿元。
202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2%,新动能快速成长;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17个月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8%……这份“成绩单”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助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恢复态势不断稳固,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部分市场主体还没有彻底恢复,特别是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从这个角度看,在去年出台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保持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对帮助小微企业继续恢复元气,是十分必要的。
政策红利层层传导 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上升的同时,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也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前6个月,企业贷款合同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5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是4.9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融资成本下降的背后,正是一系列精准发力、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落地显效。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降准”助资金成本下行。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适时实施降准,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在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意愿和能力,巩固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等政策效果,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行为更具持续性。
——强化存款管理,从源头促贷款成本下降。整改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和周期付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持续压降结构性存款;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相当一段时间里,很多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一些高利率存款产品的发放,这虽然有助于缓解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但客观抬升了存款成本,从而抬升了贷款利率。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是从源头入手,助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李秀生表示。
——聚焦重点领域降费,“再帮一把”市场主体。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聚焦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支付服务,提出12项降费措施,并将于9月30日起正式实施,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再帮一把。此外,人民银行配合银保监会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这些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
诸多政策已经落地,而展望未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改革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近期关键市场利率出现不同幅度下行,在前期监管层着力打破利率双轨制的背景下,三季度企业贷款利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随之下行,政策红利会进一步向企业融资成本领域释放。
小微融资不再“急难愁盼” 多方合力构建长效机制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其背后是企业融资获得感切切实实的增强。这离不开金融政策的落地生根,也离不开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创新、共同发力。
“我从邻居处了解到了‘e商助梦贷’这款产品,贷款对我帮助很大,解决了一直以来的资金压力,我的进货品种也多了起来。未来如果有需要,我还想继续贷款。”成都金融城片区经营小超市的杨武强表示。“e商助梦贷”正是新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合作的“随借随还”模式的数字信贷产品,服务于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
“新网银行以数字风控见长,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服务面比较广,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这样的银银合作能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服务。”李秀生表示。这样的“场景共建、生态共享、联合研发与运营”的银银合作模式,有利于实现银行体系内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展示了“普”与“惠”的互补优势对提高小微信贷产品可得性和覆盖度的重要性。
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更离不开多方合力构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
“由于受疫情影响,店里的流动资金出现了难题。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在了解之后提供了三十万的‘创业担保贷’,利率是4.35%,贷款年限为三年,政府有两个点的补贴后,算下来是2.35%的利率,这样对于我们受到疫情影响的实体门店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深圳一家奶茶店的经营者罗女士表示。
据深圳农商行普惠金融部工作人员介绍,“创业担保贷”的融资方案,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难题,还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据了解,创业担保贷款的利息,LPR-150个基点以下部分,由借款人和借款企业承担,剩余部分由财政贴息。
“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正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董希淼表示,多地正在构建政府、企业、银行三者参与的风险共担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的小微信贷担保体系,改善小微金融风险补偿环境;区域性的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纷纷涌现,整合和共享市场化信用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多方合力之下,小微金融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小微融资不再“急难愁盼”。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人民银行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董希淼表示,小微金融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构建和完善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发挥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各自优势,明确大中小银行的不同定位。与此同时,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小微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好容错纠错和尽职免责等措施,进一步创造‘愿贷’‘敢贷’的内部环境和氛围,鼓励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他说。(记者:张超文 李佳鹏 张莫 实习生 景泽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