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就“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气污染防治、全国碳市场交易情况等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做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黄润秋表示,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截至目前“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九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2020年国家统计局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了89.5%,比2017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这也充分说明,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
就记者提出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面临哪些挑战以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黄润秋表示,一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仍然偏高,PM2.5浓度依然较高,与达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二是臭氧浓度显现逐年上升态势。主要是因为臭氧的前体物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还没有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去年以来按照PM2.5与臭氧协同防控思路采取了有力防控措施,2020年臭氧浓度出现了首次降低。三是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需要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上下功夫。
关于全国碳市场交易运行情况,黄润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手段,也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的制度创新和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建设还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既能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减碳提供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提供有效的政策工具。开市一个月来,全国碳市场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了702万吨,累计成交额是3.55亿元。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修订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二是强化市场管理,加强碳排放数据的质量管理,强化相关制度的执行落实,加强对全国碳市场各个环节的监管,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三是拓宽覆盖范围,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将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逐步纳入更多的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升市场的活跃度。
黄润秋还介绍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生态环境部会同海关总署等14个部门,自2017年到2020年的4年间,我国固体废物的进口量从4227万吨降低到了879万吨,直至2020年底清零,如期实现了在2020年底固体废物进口清零的目标,发达国家将我国作为“垃圾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新闻发布会上,黄润秋还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以及动员公众参与生态环保方面做了介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