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朱宏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12-04 18:05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朱宏任: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11204150315.jpg

  

  12月4日,以“聚力企业绿色变革,助力产业低碳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2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揭晓仪式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作为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在绿色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关乎民生福祉。本次活动以“聚力企业绿色变革 助力产业低碳发展”为主题,突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对促进企业进一步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决议》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而企业的绿色变革和低碳转型正是其题中之义。结合本次论坛活动主题,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我谈三个方面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历史责任

  党中央对国家发展与节能减排、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权利与国际责任进行综合判断,经深思熟虑作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这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局的大事情。中国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倒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向低碳转型,既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也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占据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挑战巨大。中国企业应该看到:

  首先,实现双碳目标是必经考验。我们是世界排放大国,且仍处于增长阶段。中国是人口大国、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也是排放大国。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碳排放总量达98.25亿吨,占世界排放总量的28.8%。这与我国工业化时间相对较短,第二产业占主体的产业结构和石油化石能源占比很高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

  其次,实现双碳目标是必负之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紧任务重。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分别约在1990年、2007年、2013年碳达峰,背后是其历史碳排放总量、人均历史碳排放总量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同时这些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有40-50年,远远长于我国的30年。

  再者,实现双碳目标是必担之责。完成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中国企业在按承诺实现碳达峰的前提下,保证中国的发展权利,完成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满足人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我国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要求中国企业在继续保持和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前提下,用比发达国家短的多的时间里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再用不超过30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企业必须破解的世界难题,更是中国企业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二、绿色低碳转型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发展路径

  毫不动摇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新时代的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是做好绿色低碳全面转型发展的新指引、新部署。随着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的逐次部署和全面落实,将进一步拓宽我国企业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之路。

  去年以来,中国企业经受住了疫情带来的考验,产业及产业链低碳成长、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创新的重要作用,整体表现出了市场韧性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绿色转型更加强劲的特点,尤其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的出现,充分展示了绿色转型能力、市场竞争价值,为产业及产业绿色升级提供了可持续的新动能。本次论坛年度活动表彰的企业,就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发展的代表,展示了中国企业群体拼搏奋进的时代风采。

  企业要前瞻把握、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近期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准备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明确提出引导企业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提升绿色创新水平。重点领域的中央企业纷纷制定实施各自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重点用能单位应该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一企一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节能降碳。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更为明确的是,推进碳达峰、参与碳中和是企业保持和增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刚需。带来的不仅是能源结构变化,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对整个生产方式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同时也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从供需两侧同时影响企业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企业无法回避的战略挑战,也是企业千载难遇的战略机会。中国企业唯有结合自身情况,形成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才能加快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

  三、绿色创新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企业应把贯彻落实《决议》作为首要任务。在实施绿色创新发展中不只是探索者、组织者,更要做活跃于一线的自主创新力量,要发挥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十四五”规划依据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对发展壮大绿色制造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的物力、人力、财力、平台和体制机制等进行了系统规划,同时明确了要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来推动绿色创新。应围绕低碳发展目标,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中的创造力,真正使企业成为强大的绿色创新主体。同时,要让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完善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协同机制,加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鼓励绿色低碳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提升绿色创新链产业链水平。

  企业要将绿色创新纳入发展战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提出了操作路径,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纳入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有关绩效考核,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鼓励设施、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在“双碳双控”协同管理下,基于可再生能源消纳、数字化应用等逻辑的转型升级,通过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推动企业转型与发展。

  企业要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更多承担推动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要加快“双碳”工作计划与布局、引领关键项目攻关,真正为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积极的新局面的大突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发挥后起优势、细分特点,侧重于相关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各类企业都应聚焦绿色低碳,打破传统边界,以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推动新阶段的新业态,协调区域存量经济,创造全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把企业发展的成果不断转化为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的动力源。

  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广大企业、企业家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扬长补短,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企业实际、符合产业规律、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整理自朱宏任出席第十九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21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揭晓仪式的演讲内容,未经本人审阅)

  

点赞()
上一条:中国企业法治峰会主题对话: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1-12-04
下一条:首届中国企业法治峰会在京召开 倡议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2021-12-04

相关稿件

朱宏任: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01-21
凝聚先锋力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 朱宏任:企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要注重协同创新,围绕脱碳转型发展 2021-09-24
山东省印发《科技引领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1-09-03
山东省印发《科技引领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1-09-01
朱宏任:支持企业就是促进园区发展,帮扶企业就是增强园区实力 2021-01-19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