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发布《科技企业地图(全国篇)》报告,通过大数据量化评价方法,从技术创新、科技资质、研发实力、企业成长性与行业潜力五个大类维度,20+细分维度,洞悉全国以及重点城市科技企业的实力、分布和发展潜力。
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创新环境显著改善,全国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传输和软件服务等技术密集型企业;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域分布不均成显著特征,当前我国科技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以及中部地区,西南、西北地区的科技企业相对较少。
科技企业地域分布不均,长三角城市群成培育沃土 据国家科技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864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同时,也体现我国科研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启信宝从全国145万家科技企业入手,以直观的数据形式展现中国各省市的总体科创实力。报告显示,我国科技型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出现不均衡的情况,目前主要分布在沿海以及中部地区,西南、西北地区的企业相对较少。从数量上看,全国科技型企业分布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福建、安徽、河南。
沿海地区省市因经济发展较快,政策引导力度大,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聚集,而融资能力的提升又反哺企业提高自身科技实力。启信宝报告显示,从2012至2021十年间,我国科技企业融资次数TOP5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总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企业融资环境较好,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
近几年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进展顺利,包括“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不断推进,使得科创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可被认为是我国科技企业培育的沃土,也是高成长科技企业优选的栖息区域。
创新环境决定成长周期,一家科技企业平均成长需4-7年 启信宝报告显示,一家科技企业从成立开始,成长到具备一定科技实力大致需要4到7年时间。不同城市的企业增长周期也有所不同,并且能反映出各个城市的整体科技创新环境不同。
按照企业科技实力的量化评分体系,启信宝将全国科技企业划分为5个等级(T1、T2、T3、T4、T5),分数越高,获得的等级越高,表明企业的科技实力越强。以T4企业(在行业内表出的科创能力为良好)为例,该等级企业平均成长周期为6年,若一个城市的T4企业平均成长周期小于6年,说明该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较好,科技企业发展速度也较快。
而从报告可以看到,在T4企业总数大于1万的城市中,苏州的科技公司平均成长速度最快。2021年,苏州的工业总产值排名全国前三,全市有16万家工业企业,体系完备,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较好体现了其创新活力和科创基因。
广州紧随其后拿下第二。据广东省科技统计分析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广州市2021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数量、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等均位于全省第一。这些数据反映了广州的经济创新活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及大院大所集聚带来的创新优势。
最新科技实力榜单发布,高新企业数量超过30万家 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也为企业提供了众多支持和帮扶,将科技认定和政策支持相结合。目前,启信宝已经涵盖高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技术中心等20种以上的科技认定类名单数据,均来源于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权威部门公布的名单。
从科技创新资质认定上看,截至2021年末,各类科技认定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企业数量最多,均达到30万家以上。其次,全国专精特新企业有4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3万家。高新企业因有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企业占比较高,TOP10省份中有7个省份达到80%以上,最少的也有近60%,这也表明高新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强。
从上市公司科技实力上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4684家,其中深交所2576家,上交所2032家,北交所76家。在四个上市板块中,科创板的整体科技实力最高,其次是创业板,沪深主板的企业创新能力分布相差不大。上市公司整体科技实力平均得分为83.2分,其中广东和北京在上市企业数量以及科技创新水平方面表现突出;在自治区中,内蒙古的整体科技实力较强。
科技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不断加码的扶持力度。而推动创新与生产的良性循环,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并诞生了如华为、京东方等具有顶尖科技实力的公司。这些企业在本土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构建“出海”布局,致力于将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带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