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一轮大规模的疫情为上海市民以及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疫情让高速前进的创业公司按下紧急“暂停键”,也让创业者们措手不及。无论在疫情防控还是复产复工的过程中,企业都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运营效率下降等难题。与此同时,不少准创业者也开始犹豫不决,担心疫情带来的冲击与风险。
4月13日,中企视讯《知新大讲堂》第十三期线上开播,同济大学金融硕士导师、接力基金管理合伙人刘春松,上海淦湾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哲文做客中企视讯直播间,长三角知识产权发展联盟秘书长郭国中担任主持人,围绕“创新创业”这一话题,分享“疫情背景下,靠谱创业的那些事与人”,帮助创业企业共克时艰、共度难关。
靠谱项目:看事与识人并重 沃伦·巴菲特曾说过,“你要买你看得懂的生意,这就是投资的精髓所在。”创业和投资的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天使、VC和PE。刘春松表示,“天使阶段是指产品实验室转化的阶段,这时候是‘三分看事,七分看人’;VC阶段是指企业A轮到B轮融资的阶段,此时‘事为先,人为重’,即看人与看事的比重相当;而PE阶段侧重于考虑企业既有的规模和业绩,人对项目的决定因素逐步弱化。”
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看懂它”,在VC阶段中,既要看懂事、也要看懂人。刘春松称,“壁垒、时机和空间,是技术类创业的‘三板斧’。”其中,壁垒可分为I型壁垒和II型壁垒,I型壁垒指纯技术壁垒,是受专利保护的独立知识产权。II型壁垒是指产品化后,公司的品牌、渠道、市场地位及影响力。技术类创业企业需从I型壁垒切入,并向II型壁垒转化,二者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综合性壁垒。
对模式类创业来说,真刚需、高频持久和容易变现是三个重要的判断维度。真刚需要看项目所处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带来刚需的变化。由于当前企业的流量成本和获客成本高昂,所以商业模式要注重提高客户粘性,让客户能更高频持久地使用产品。此外,企业还需要提前计算好投入产出比,使产品容易变现。
除了看事,识人之道同样重要。对创始人自身来说,关键在于是否具备三个能力:一是抗挫折的能力,二是快速学习的能力,三是拥有远大的抱负。同时,创业者也要看懂自己做的事,更要看懂自己的团队,通过凝聚力、分工合作和赏罚分明建立起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事可转,但人难变”,刘春松强调,“对于早期项目的分析判断而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是一种涅槃。”
此外,刘春松还简单介绍了企业的股权分配与估值变化。企业估值的经纬度应考虑横向纵向十字法,横向是与同行业或同模式的企业作比较,纵向则要考虑估值的阶段性。“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者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理性投资,精力态度比技法更重要。”刘春松以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话为引,指出了创业中“时机+行业”的重要性。他建议,创业者一要当机立断,不要太纠结于企业估值;二要小步快走,为下轮融资预留时间和空间。
靠谱创业:要有抱负也要接地气 疫情之下越是艰难,创业企业越要“熬得住”。针对疫情期间如何靠谱创业,毛哲文提出了四点想法:一是产品服务化,企业不能只卖产品,要把产品做成一种服务,才能形成客户黏性和长久的订单;二是服务产品化,也就是把服务标准化,做到批量和快速复制;三是服务线上化,目前很多创业企业并没有注重线上体验,要把IT技术融入服务中,尤其是在疫情下,需要做到服务的全面线上化;四是人力合伙化,未来的企业会将人力进行拆解,形成“大公司、小团队”的概念,将原本的KPI考核转化为合伙激励的机制。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企业也要考虑业务模式的转变。”刘春松补充道,例如一些ToC项目的企业,可以尽量向ToB和ToG转化,拓宽业务的模式与范围。另外,对创业企业来说,现金流是根本,特别是碰上疫情这场大考,资金链断裂是企业碰到的主要问题。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企业都要留下“救命钱”,以备不时之需。
疫情除了对创业企业造成了冲击,也给一些准创业者们带来了压力。针对像大学生这样的创业群体,毛哲文强调了创业心态的重要性。“创业是一种‘正能量’,如果它是你的梦想,你就应该坚持。但如果只是想投机,短期挣快钱的话,必须要谨慎考虑。”
毛哲文进一步给出了建议:首先,要格外注重人力成本,考虑固有团队的成本,核心团队尽量用股权或其他方式进行绑定;其次,用互联网思维模式进行资源配置,因为线上化的交互模式将突破人脉的限制;再次,做一些有“壁垒”的事情,未来的市场是要素充分竞争的市场,无论是企业的品牌、渠道、销售网络还是推广体系,都要建立“壁垒”,并不断扩大目标市场的范围;最后,在创业资金上适当寻求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帮助,目前全国各地都设立了很多公益基金对准创业者进行扶持。
“千万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要深思熟虑而后行。”刘春松表示,“如果第一次踏入创业这条河流,我们最好将现有的资源进行变现,而不是轻易尝试新的赛道。创业者们不仅要有远大的抱负,也要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