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7月22日,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峰会暨首届中国(南阳)商圣范蠡经济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省南阳市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指导,南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企业报》集团主办,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南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南阳市招商投资促进局、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政府协办。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祝贺了此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并发表以《做符合时代的企业家》为主题的视频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企业家精神,他说,“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这段话充分肯定了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极大地勉励和鼓励了广大企业家。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从5个方面谈到了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一是爱国,二是创新,三是诚信,四是社会责任,五是国际视野。对此,宋志平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个方面是爱国。
宋志平指出,我国的企业家,有一大光荣的传统就是爱国,就是家国情怀。从近代来看,无论是产业报国,还是实业救国,都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从清末民初,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企业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赴后继,做了大量努力,其中包括很多大家熟知的优秀企业家,像任正非、曹德旺,国企的宁高宁、谭旭光等。
正是由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取得了我们今天这样的成绩。
目前,我们又面临着国内外一些超预期的冲击。国际上俄乌冲突、贸易摩擦、美联储加息等,给我们形成了较大压力。国内来看,疫情的反复也给广大企业带来不少挑战。宋志平说道,“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家就越要发挥应有的家国情怀,要为国分忧、为国担当。作为企业家来说,有情商、有智商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逆商,企业面临困境,企业家能不能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共同奋斗,克服困难。”
第二个方面是创新。
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时候,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企业是做新组合的主体,企业家则是创新的灵魂,资本是创新的杠杆。目前来看,创新仍然是企业家最为核心的精神。
宋志平认为,企业家要创新,然而创新有一定的风险。与科学家相比,企业家的创新有所不同。科学家的创新是发明和发现,这些发明与发现不见得要有当期的利益企图,但是企业家的创新则往往带有一定的条件,有一个要做出效益的硬约束。也就是说,企业家不光要创新、要发明,还要有效益,这就是企业家创新的难度所在。
说到创新,宋志平表示,大家很快联想到高科技。当然,高科技确实是创新里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创新也不只是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甚至零科技实际上也都有创新。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的高科技创新约占社会贡献率的25%,而75%是来自于中科技、低科技和零科技的创新。
何谓零科技?宋志平认为,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今天所说的大量的平台经济,实际上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从创新方式上来讲,我们不光要提倡高科技,也应该提倡这种中、低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实际上,创新是有模式、有方法可循的。”宋志平表示,经常跟大家分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持续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五种创新模式。作为企业家来讲,要看到底用哪种模式比较符合我们自己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有目的地寻求机遇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盲目的活动。有目的的创新可以使创新的风险降低90%。“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创新;另一方面,还要推进有效的、有目的、有质量的创新。”宋志平说道。
第三个方面是诚信。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诚信经济。诚信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强调做企业要重视的道,就是要诚信。宋志平曾表示,要“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要在阳光下透明地做企业,这样才能取信于市场。同时,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要依法进行。对于企业家而言,认认真真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国有4800多家上市公司,数量虽然只占国内公司数量的万分之一,但去年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有66万亿元,占我国GDP的58%,可以说是半壁江山。在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的三年时间里,宋志平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推动提高上市公司的规范治理水平,其中诚信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即大股东如何维护公司的利益、如何维护中小股民的利益。上市公司发行了股票,募集了资金,还要把企业做好,让投资者有回报,同时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在宋志平看来,这些方面,这也是一个诚信问题。因此,无论做产品经济,还是做资本市场,都应该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第四个方面是社会责任。
做企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大家都说要赚钱,但是赚了钱之后干什么?宋志平表示,这就是做企业的目的。
过去美国有大企业的商业圆桌会议。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观点影响了全世界,也影响到了我们。过去我们也常说,做企业的目的是让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至上等。现在美国的企业家们意识到这一目的有失偏颇,”宋志平指出,2019年商业圆桌会议提出,做企业的目的应该是让社会更美好,不光是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还应该照顾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宋志平认为,作为企业来讲,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供应商、投资者、员工、环境、社区等。企业不光要照顾到股东的利益,还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尤其是现在,我们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落实“双碳”目标等方面。股东至上的理念,过去虽然带动了效率的提高,但也引发了亟需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贫富两极分化,二是环境的破坏。因此,我们现在主张要照顾到利益相关者,积极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讲,应积极开展公益事业,成为让社会更加认可的企业家,进而赢得社会更多的尊重。在这方面,国际上讲得比较多的是觉醒企业。觉醒企业有三重底线:一是环境,二是社会责任,三是利益相关者。现在我们所讲的要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就是要共享。谈到共享机制,企业在照顾到金融资本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人力资本,不光要让股东赚到钱,还应该让经营者,尤其是广大员工,能够与企业共同成长。此外,企业家还要尽可能多回馈社会。
“记得2012年,郭鹤年先生获得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他当时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宋志平回忆说,“他勉励年轻一代企业家,一是要聚焦,二是要有耐心,三是做出成绩后要保持谦逊,四是创造财富后要回馈社会,而且越多越好。他讲得很朴实,同时又很深入人心。”
据了解,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先生从很久之前就一直在做公益事业,捐了100多亿元,最近又要捐100亿元,建设福耀科技大学,这些都是个人捐赠,没有动用公司的钱。宋志平对此深受感动,“曹德旺先生做企业这么多年,创造了大量财富,但他知道要怎么去用这些财富。因此,企业家一方面要会创造财富,另一方面还要会应用这些财富,要为社会多做贡献,多尽一些社会责任。”
在2020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要学习清末民初的一位企业家——张謇。他一生中创办了20多家企业,并运用所积累的资金捐建了370多所学校。
“相较于普通人,企业家的能力确实要更强一点,因此也更有能力用创造的财富回馈社会。只有尽可能地回馈社会,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宋志平感慨道。
第五个方面是国际视野。
在改革开放这一过程中,我国顺应全球化潮流,积极向世界开放。现在我们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每年在上海举办进博会,各种税率政策也越来越有利于对外开放。
目前,我国在能源等资源方面有较大缺口。每年我们的石油、铁矿有70%以上靠进口,木材有50%左右靠进口,此外,粮食、猪肉等都需要进口。而我国则主要靠制造业以及海量的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来进行贸易平衡。“因此,我国一定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同时把制造业作为基础,重视两个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宋志平说道。
他表示,目前,我们以国内为主体的循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基础。加之我们有4亿多人的中产阶层消费群体,市场越来越大,同时我们还要有大量中高端产品的出口,以满足外汇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国内和国际双循环,进而保持贸易的平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在做“一带一路”,一方面在与一些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相较于过去,目前的全球化也有所变化,中国前一轮开放发展形成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传统国际大循环所依赖的基本条件和因素已不复存在。结合当前情况,宋志平提出,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必须转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新道路。我们要做全球的市场,就要由过去的产品“走出去”,到现在的企业“走出去”,在不同的区域建设我们的企业,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现在我们讲得较多的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而日本人讲得较多的是GNP,即国民生产总值。在日本,GNP是GDP的三倍,虽然它的GDP看起来不高,但是其GNP在全球范围内排名很高。宋志平认为,下一步,我们也要一方面做好GDP,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GNP。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国际视野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年以前给企业家提出来这五点希望,宋志平表示,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深刻地去理解、去实践。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期以及疫情反复的困难时期,作为企业家,更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带领企业渡过难关,为我国经济的恢复及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