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里,有白露与寒露两个带“露“的节气,尽管都和露有关,但内涵有很大差异。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之说,白露八月属金,金白色。而秋之露珠也结在此月,清洁之水也为白。所以,白露依色而得名。而进入农历九月,天气渐渐寒冷,我们要领教秋天的肃杀之气,寒露则以寒冷而名。唐代黄巢《不弟后赋菊》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讲的是寒露时节,寒风吹落了百花,唯独黄色的菊花迎风而立,清香弥漫京城,醉了那才子佳人。可以说,黄色的菊花是秋天的标志和象征,金秋十月是为菊花谱写的赞歌。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7日至9日,太阳到达黄径195度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气温从凉爽向寒冷过渡,气温比白露低了许多,地上的露珠更凉,快要结霜成冰。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无常。此时,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相连的南岭为界,其南仍是炎炎夏日,而其北的广大地区已进入气候学上的秋季。“三北”地区更是天高云淡,气冷露寒,红叶满坡,又见秋风萧瑟,寒露滴落,冬天的脚步已临近。
黄河中下游地区,昼暖夜凉,晴空万里,秋收秋种进入收尾阶段。农谚曰:″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因而,抢收棉花、甘暑等作物迫在眉睫。而南方地区,正值晚稻抽穗灌浆期,田间管理十分繁忙。此时,也正是长江流域播种油菜的大好时机。在这一时间段,秋忙与春忙的特点高度一致。南宋翁卷有《乡村四月》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闭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而秋天繁忙也会有春忙之景,不同的是,四月忙着种田,九月却是忙着收获,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华秋实”。
寒露时节,一候鸿雁来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唐代韦应物《闻雁》曰:“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古人认为,鸿雁南迁,先到为主人后到为宾客。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哈。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寒露时节,黄雀迁徙入林,而沼泽、湖泊中的蛤蜊也多了起来,而与黄雀颜色花纹相似,所以古人认为黄雀变成了蛤蜊。三候萄有黄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明太祖朱元璋《咏菊》曰:“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地穿就黄金甲。”
寒露进入农历九月,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就是九九重阳节。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得是农历九月初九,俗称“重阳节”。这一天通常在寒露前后,是一个传承文化、尊老敬老的节日。这一天,有登高、踏秋、佩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蟹等习俗,但这一天更不能忘记祭祖敬老,让中华文明传统源源流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