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式闸门由本体、扇形闸板、轴、齿轮、密封件等部件构成……”六月的初夏夜,轩岗煤电公司刘家梁矿生产楼上灯光点点,除了值班、带班的干部职工,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人才创新工作室,四五个年轻小伙正围着一个人七嘴八舌地询问着“电液动鄂式闸门”的工作原理。这个人就是机电部井下皮带主管王福西,他指着各类部件,认真给徒弟们讲解自己的创新原理和创新特点。其实这样的讲解已经不是头一回,为使更多的青年能够在创新工作室实现自身价值,王福西总是不厌其烦一遍遍讲解自己在创新实践中的感悟。
潜心钻研提升技能 工作二十多年来,王福西是怎样从一名电工成长为“机电大拿”呢?
回望走过的路,王福西说:“刚参加工作时,白天我跟着老师傅在井下皮带机巷里实践操作,晚上回家再学习《输送机操作》《矿井运输提升》《井下钳工》等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画圈标记,第二天去找师傅询问,直到弄懂为止”。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研劲,王福西的技能不断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技术“大拿”。但是,王福西并不满足取得的成绩,他始终把提升业务技能作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别人家里摆着的是根雕类的文玩,王福西家里摆着的到处是各种工具以及零配件,有时,为了破解一个难题,他经常苦思冥想,半夜起来也会画图、计算,甚至叮叮当当地摆弄自己手中的小配件。对于他的“鼓捣”,楼下邻居不堪忍受,多次上楼敲门警示。王福西干脆搬到办公室,经常连续多日不回家,如痴如醉地研究各类创新项目。为此,他被同事戏称“创新狂魔”。
俗话说,肯钻研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着“皮带机带平衡杆的液压拉紧装置”“皮带机弹簧式缓冲托辊”“电液动鄂式闸门”“煤矿轨道用地滚”“弹簧式扳道器”......一项项创新成果的问世、一台台设备的“盘活”上岗,王福西和创新工作室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2022年10月,刘家梁矿创新工作室正式通过山西省煤矿工会的验收,其中必定有王福西的一份功劳。
攻坚克难自主创新 有人说,煤矿工人就是艰苦+劳累+危险。但王福西却不这样认为,他总是把工作中的“难”和“险”当作是对自己技术水平的挑战,把工作中的“苦”和“累”当作是考验自己意志的最好方式,凭着对矿山无比热爱的赤诚之心,他在创新工作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记得在2017年初,刘家梁矿井下因皮带设备老旧,运行不稳定,时常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面对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的困难,很多人都在退缩,但王福西相反,他迎难而上、主动请缨,每天和同事们在井巷沿线一遍又一遍仔细查看设备的运行情况,然后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详细记录运行参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该矿逐步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井下机电设备怎样改装能够节能稳定、减少人力,提高运行效率?这是王福西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他集思广益,经常组织开展技术讨论会,多次向兄弟单位请教先进的创新经验,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小改小革、技术创新,解决了刘家梁矿井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技术等多方面问题,2022年,由王福西牵头发明的“一种瓦斯抽采封孔装置”“一种瓦斯抽采管放水设备”“一种改进型的自动张紧装置”“一种多功能无源自动清扫器”“一种自动化焊接的机械手搬送装置”五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师徒帮带升华技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针对不同类型的徒弟,王福西签订师徒合同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制定阶梯式的培训计划,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培训,还采取现场实践操作的方式,围绕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堵点,共同研究改进制约安全生产的落后工艺。九年来,王福西共签订师徒合同20余份,取得创新成果32项,累计培育出年轻骨干人才23名。其中有多名技术人才走向了领导岗位或成为专业技术领域的带头人。
“我是综采一队的皮带检修工,也是王福西的徒弟,从工作室理论知识培训到井下实践操作,我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逐步能够独立上岗,现在还有了自己的徒弟。”说起师徒帮带的过程,皮带检修工班侦新充满感激之情。
一路行走,一路收获。“首届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三晋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忻州工匠”“忻州市劳动模范”“首席技能大师”、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面对诸多荣誉,王福西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矿工后代,我要活出矿工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