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可以”与“应该”的人文社会科学着作《可以与应该》与读者见面了。这本20余万字的图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社长郭孝实多年来观察社会,用哲学思考人生的智慧结晶。全书内容丰富、博古通今、启发智慧,从人文、自然、思辨多视角思考人性、工作、生活面临的现实问题。
《可以与应该》全书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概述》《“可以”的解读》《“应该”的解读》《“可以”与“应该”的关系》《“可以”与“应该”的哲思》。
作者郭孝实勤于社会观察,发现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由于利害关系的存在,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小到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大到国家之间的毁灭性战争,都给人的内心带来诸多困扰,作者由此持续深入人类个体的日常选择命题,探究“可以和应该”在解决矛盾冲突中的重要性,通过46篇短文,深刻解读了“可以不等于应该”“习惯不等于应该”“可以不等于愿意”之间的辩证关系,剖析“人总想得到更多”的行为,教导人们“可以”的事情努力去争取,“应该”的事情不用犹豫、纠结,竭力去完成,为大家提供了能够得到更多“可以”和“应该”的路径。
作者郭孝实,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中央党校政治学博士后,高级职业指导师。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社长。2018年6月,其创作的散文《父亲的哲学》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可以与应该》主题摘选
作者郭孝实在《可以与应该》著作座谈会进行新书介绍
1.矛盾冲突的根源
矛盾冲突,要么是源于欲望的无止境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要么是源于对可以与应该的不同认知。
人具有显着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同时又有无休止的欲望。这些特点是导致矛盾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矛盾冲突产生的一个客观因素在于,社会所能满足各类人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僧多粥少的情况时有发生。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资源永远处于稀缺的状态,这就必然会导致矛盾冲突,永远无法避免和彻底消除。
——《可以与应该﹒概述﹒矛盾冲突的根源》
2.什么是可以
法律条文中的“可以”是一种授权性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特点是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国家机关以某种权利,实施与否由有关者自己决定。某种行为法律规定可以为,也就同时允许可以不为。这要由被授权者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就是你有权选择是否这样做。“可以”做某事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做某事,只是说你具备了做某事的权力,使其成为你的一种选择。
——《可以与应该﹒“可以”的解读﹒话说可以》
3.什么是应该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必须”与“应该”的概率远远大于“愿意”和“可以”。如果世界只有“愿意”与“可以”,或许当下感觉很自由、很美好,但结果很大可能是走向社会无序,最终挤压掉自由和可以的空间。聪明的人学会了先建立规则来维护秩序,形成一系列规范约束人的各种行为。这些规范就像“笼子”一样,区隔出了明确的边界。边界就像高压红线,如果逾越,就有可能付出巨大代价。
——《可以与应该﹒“应该”的解读﹒话说应该》
4.可以不等于应该
可以是可以,应该是应该。可以的事情做多了,会不自觉地被当成应该。时间久了,人们不免会忽视事情本身到底是应该还是可以。
可以不等于应该,可以没必要成为应该。那些有余力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不存在被任何力量绑架而承担无休止无限度帮助他人的义务。对那些自己可以做而不做,却对他人的无私帮助产生依赖的人,一定要学会拒绝。实在想帮,就帮助对方完善人格。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关系﹒可以不等于应该》
5.习惯不等于应该
一种行为反复多次便成了习惯。一旦成为习惯,人们关注的是习惯是否延续,而忽略了习惯本身是否合理或合法,到底是可以还是应该。
人们总是非常适应存在的某种习惯。一种习惯维持的时间越久,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就越固化,甚至会忘了习惯本身是什么。现实中有很多人将“可以”“习惯”和“应该”混淆,把可以当成理所当然,甚至所求更多,其本质是以“我弱我有理”掩盖自己自私和贪婪的心理。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关系﹒习惯不等于应该》
6.可以不等于愿意
可以的事情很多,但愿意的东西很少。对愿意的人来说,是不是可以、是不是应该,有时候变得并不重要。
可以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实力,或许是金钱,或许是权力,甚至可能是简单的态度和语言。愿意是一种心理行为,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以愿意为前提的可以,才是真正的促成行动的可以。在生活和职场中,很多人容易对他人的“可以”进行“客观”的评判,却往往忽略他人内心是否“愿意”。
愿意既有自主性,又有选择性。在具备可以的条件下,是否愿意的决策过程也是思考解决“凭什么”的过程。仅有可以的条件,达不成愿意,就会有满意的结果出现。反之,只有愿意,没有可以的条件,就会形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哲思﹒可以不等于愿意》
7.准确认知可以与应该的益处
准确认知可以与应该,正确把握可以和应该的关系,最直接的益处是避免角色越位、缺位和错位。角色越位是指超越行为主体的角色权限;角色缺位是指行为主体不能落实或没有做好其所应承担的角色义务;角色错位是指行为主体履行了其他角色的职责。行为主体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再根据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具体情况,才能进一步明确哪些不该做,哪些应该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只有明确了可以与应该的边界以后,行动才可能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和他人的期待。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关系﹒准确认知可以与应该的益处》
8.教育辨识可以与应该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人的终身命题。人的一生既在教育他人也在教育自己。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让被教育者知道什么是“可以”,什么是“应该”,还能让被教育者懂得为什么是可以和为什么是应该,直至培养打破可以与应该的创新精神。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关系﹒教育旨在辨识可以与应该》
9.可以与应该认知错位的危害
社会就是一座房,应该是一堵墙,可以是一扇门或一扇窗。分不清哪边是墙、哪边有门,要么根本进不去,要么待在里面出不来。
作为行为的主体,人对任何事情都会进行“可以为”和“应当为”的认知判断。混淆可以和应该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错把可以当应该,一种是错把应该当可以。认知错位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都有不小的危害。错把别人的可以当成应该,就不懂得感恩。如果把他人给予的恩惠或宽容视为可以而非应该,往往会充满感激之情。但如果主体将可以视为应该,一旦发生不如意的变化,就会不适应。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哲思﹒可以与应该认知错位的危害》
专家观点撷英
《可以与应该》将哲学、法律、道德、经济等学科原理融进“日用而不知”的人生智慧里进行通俗化解读,多位专家学者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程天权:用哲学做好人生选择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世界上所有的矛盾就是欲望和能满足欲望的物质之间的矛盾。对大多数人来讲,“可以”与“应该”是一个重要的、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索和区分的问题,是帮助处理各种矛盾和复杂关系行为的选择。你的人生成功与否,做事成功与否,都跟这个选择密不可分。“可以”与“应该”是一个哲学体系,蕴藏许多基本规律。作者从小事讲起,从哲学、情感和道德层面讲起,把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情况并进行总结。
黄太云:从法律角度看“可以”与“应该”
(原中央政法委法学所所长、中央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可以”与“应该”在法律条文中代表法律义务和法律权利。“应该”就是“必须”,它更多使用在法律规范义务性实践中。“可以”则代表法律权利,是授权性规定。在法治社会,公民掌握“可以”与“应该”,对于了解和履行权利义务,明辨是非,养成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现实意义。
王杰:“可以”与“应该”是德法并重
(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思想解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社会需要德法并重,德主法辅,即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内心自觉与外在约束并举。最高的道德境界是把外在约束内化为自我行为、社会责任和价值观。从道德领域谈“可以”与“应该”,是用两个词思考道德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为每个人做好价值选择,不逾规、守底线提供了金玉良言。
胡敏:在经济学中看“可以”与“应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
“可以”与“应该”这种价值观的选择和辩证关系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生产元素发挥最大效率时不断拓展边界,获得收益最大化。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不同、个体差异等,个体在拓展生产要素边界时常产生冲突,即基于资源稀缺有限性带来的矛盾冲突。“可以”与“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价值选择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方法,全书是工具价值、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合,是实现人生价值中探索方法路径与保持社会道德范式的结合。
胡线勤:获得自我的人生积淀
(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思潮、新思维波涛汹涌,一些改革开放尚处于深水区,许多矛盾呈现出来。在时代发展下,现实常发出严峻挑战,不仅刚迈入社会的青年人比较迷茫、动摇,多年沉浸其中的社会中坚力量也时时有挫折妥协之感。“可以”与“应该”倡导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倡导人们向善,让我们感受到守正创新。
詹慧龙:思维范式好、语言表达好、应用价值好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这是一本好书。第一是思维范式好,小切口大视野、小词汇大道理、小故事大智慧,把生活中很多通俗问题,用哲学方法、哲学思维进行深度阐释,用哲学原理进行科学归纳。第二是语言表达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轻松愉悦。第三是应用价值好。本书把哲学问题和生活故事结合在一起,不仅让我们懂哲学,更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矛盾。
黄书元:哲学新成果、出版新收获、读者枕边书
(原人民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民出版社所有选题均由二十多名专家匿名双盲投票选出。《可以与应该》选题在我社获一次性高票通过,被专家一致看好。它的出版是哲学界的重要成果,是出版界的新收获,更应成为读者的枕边书。读透了这本书,对走好、走正人生路,在为人处事方面,在工作中、在生活里、在交友时都会有很大帮助。
周洪成:煌煌巨着、叹为观止
(胜利油田工会主席)
这部作品是一部新时代的《论语》,是无韵之《圣经》、无韵之《离骚》,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能够让人立德守正,勇于前行,是哲学生活化的成功典型标本,是从系统方法论出发、谈人生价值观的煌煌巨着。书中的46篇文章像46颗核弹给人以强大的精神震撼力,在道德的层面激励人们勇于前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