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这五大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在六盘水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占97%,远远大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地王国。面对这样的条件,怎么样搞农业结构调整?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这些地方已经不适宜再搞农业了。但如果我们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还是按照原来的做法祖祖辈辈种玉米、种土豆,我们的农民群众可能永远难以实现脱贫致富。”
2018年,六盘水市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40万亩。与此相反,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则达到397万亩,目前已有187万亩产生效益。在李刚的“账本”中,有这么一组数字: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亩产达到3169元。农民种特色经济作物,平均每亩收益3619元,比种玉米每亩多挣2480元。
从整体数据看,在2018年六盘水市脱贫的10.8万人中,产业脱贫人数达9.85万人,占91.2%;农村人均收入达9967元,9.9%的增速,已冲出全省平均线。下一步工作怎么做,李刚的答案是:以良田促良产。
“把山上的耕地集中起来打造成良田,以良田促良产,以良种促良品。”在李刚看来,“以良酬引良才”,建立现代、专业的农民队伍,才是稳住产业的根本。
方向对了,才能走得快、走得好。李刚认为,实现了产业振兴,随之而来的则是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在人才振兴方面,这些年六盘水市发展红心猕猴桃、刺梨等产业,不少企业家从本土发展起来,也吸引不少企业家从外面涌进来。在文化振兴方面,今年六盘水准备把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70%的村,用两年到三年实现100%全覆盖。在生态振兴方面,调减玉米,种植刺梨等对固土有很好作用的生态作物。
2018年,贵州省提出将500亩以上的坝区作为打造农业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而六盘水市只有49块这样的地,如何发挥好这49块500亩以上坝区的作用?李刚说,“今年六盘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给出的答案是,四个结合、四个配套。”
坝区发展首先要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从整个农业结构调整的布局来考虑。同时,坝区还要与园区结合起来,融入了产业园区建设。
“坝区建设还要与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结合起来。”李刚举例说,六盘水水城现代农业园区之所以能够拿到国家示范区,就是因为它既有加工业,又有文旅结合,这样土地的附加值将全面提高。此外,坝区还要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将坝区建成现代农业生态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