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在缕缕茶香之中,品茗人生,仿佛是天福集团创始人李瑞河的人生写照。
年近90岁的李瑞河,经历了中国茶产业逐渐荣登世界之首的璀璨历程,并用自己的一生为“茶”写下了新的注解。
天福集团创始人李瑞河 受访企业供图
潮起潮落 茶以为道
李瑞河出生于台湾省南投县,两百年前,他的祖先从福建省漳浦县带着茶种到海峡对岸从事茶叶种植,到李瑞河已是第七代。在茶树丛中长大,使他自幼便对茶十分了解,当看到家中世代辛苦劳作也无法改善贫困的情况时,一粒“茶种”便种在了李瑞河的心间,他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茶叶价格低廉的现状。
自此,他通过和家人经营茶叶店、跑市场、丰富产品,到自己开茶业连锁店、创建天仁茗茶、创新茶品、开展茶艺培训等,把茶产业做得有声有色,彻底改变了人们心中茶叶是低廉商品的传统印象,带动了台湾省茶产业的发展,提升了茶农的收入,提高了茶叶价值,并推向中国茶走向了世界。多年来,天仁茗茶一直是台湾茶叶第一大品牌。
而人生有时就像一叶茶,有翠色欲滴的光鲜,也有风吹而坠的深沉。1990年,李瑞河经历了证券行业的投资失败,一时之间让他在商业丛林中跌落至谷底,意志消沉。
最终,还是茶给了他支撑的信念,让他自己走出了困局。
李瑞河曾说道:“这次跌倒,就算只有捡到几颗石头,也要当做宝贝,不能白白受伤。”
就这样,1993年,李瑞河带着年少时的初心,回到自己的祖籍地福建重新出发,再次让茶香溢满山间。
李瑞河回到福建的第一步,是在福州市经营优山茶场,李瑞河为自己在福建设立的新公司取名“天福”,即“天仁”的“天”,加上“福建”的“福”,坚定了以福建为根据地,大力拓展大陆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当时,优山茶场采摘方式和生产方式还很落后,李瑞河选择亲力亲为,经常在一线教授员工如何采茶,穿着宽松的衬衫、戴着斗笠和擦汗的毛巾,与当地的茶农融为一体。而这时的他已经59岁了,热情和斗志却丝毫不见少。
随后,李瑞河又在漳浦县兴建了集茶叶销售、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天福茶庄。步履不停,1994年,首家门市店天福茗茶在福州开店;1998年,生产茶食品的天仁食品厂开工;2002年,开设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2004年,四川夹江天福茶园正式建成……至今,天福集团已在全国开设了1400多家门店、12家工厂、5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李瑞河杯中的茶香飘向了全国各地。
天福茗茶门店照片 受访企业供图
天福茗茶初建之时,国内茶叶的品牌建设还未形成规模,多数名优茶有着“叫好不叫座”的景象。天福茗茶首先从品牌形象入手,设计了深入人心的茶壶标志和中式风格的门店装修,引领了茶叶品牌的风潮。同时,天福茗茶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打造了众多符合消费者喜好的产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天然、健康、人情味”的天福茗茶品牌形象逐渐形成。
数据显示,1993年全国茶叶产量60万吨,全国茶园面积约780万亩;2023年全国茶叶产量355万吨,全国茶园面积5149.76万亩,居世界第一。李瑞河正是这段中国茶产业高速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曾多次表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国茶的世纪,“茶,将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把美好的生活沿着‘一带一路’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茶和天下 兼济家国情怀
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是李瑞河心中一直惦念的事。
“中国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果没有将茶文化挖掘和弘扬开来,茶叶就会缺少了核心的价值。”李瑞河说。
2002年,天福茶博物院正式在漳浦县开馆,博物院对茶的品种、种植方式、各地的饮茶特色和各国茶文化进行了展示,向社会普及茶叶知识并弘扬茶文化。
漳州科技学院照片 受访企业供图
2007年,李瑞河兴办了非营利性高等职业院校——天福茶学院(现更名为“漳州科技学院”),培养茶叶专业人才。目前,学院开设了38个专业,包含茶艺与茶文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前教育等专业,其中茶艺与茶叶营销、艺术设计专业获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在校师生数超1.6万人。
“建茶博物馆和茶职业院校,弘扬茶文化,提升茶农、茶商的数量与素质,带动产业发展,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没想到这些愿望都在大陆成功实现了。”提及中国茶,李瑞河总是难掩激动之情,“中国人应以中国茶而感到自豪,随着国家的富强,中国茶会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的喝茶风潮。”
天福养生文化村照片 受访企业供图
而李瑞河的心愿单并未就此完结。2022年,李瑞河在漳浦县创办了天福医院,这是一所大型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也是李瑞河一片丹心报桑梓,助力当地医疗和养老民生事业发展的又一举措。2023年,在天福集团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天福养生文化村正式投入运营,与天福医院共同组成天福医养产业园。据介绍,天福医养产业园是集医疗、康复、护理、养生、旅居、度假于一体的高端医养结合机构,用地面积600亩,总投资10亿元,采用国际创新理念的医养结合的康复式新养老模式,致力于打造“海峡两岸养生第一村”。
多年来,天福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自身力量带动产业发展,李瑞河的“茶梦”正是“中国梦”的生动实践。“茶叶的储存时间长,采摘时间也长,是很好的经济植物,加上政府的有力管控,茶产业可以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代表,带动农民增收。”李瑞河说。
李瑞河初到漳浦县盘陀镇建设天福茶庄时,由于茶价值不高,许多茶农将茶树砍掉改种其他作物,茶园从1000多亩缩减到了100多亩。天福通过改良茶树品种,提高制茶技术,使当地的茶产业迅速发展,建成“种、产、销”的特色产业链,带动当地农民收入。2001年,盘陀镇被授予“中国茶文化镇”称号。据可查到的最新数据,2016年,盘陀全镇共创建有机茶园2处,现代农业基地11个,种植茶叶面积1.5万亩。
今年年初,天福双江普洱茶加工园区、天福霞浦观光工厂陆续封顶,两大项目将有力地发挥天福集团产业链优势,整合普洱、白茶两大茶叶资源,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有效提升茶农收入。近年来,天福集团陆续在各大茶叶原产地建设工厂,提升茶叶生产科技水平,推动中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茶韵悠长促振兴,提供了乡村振兴新的发展样本。31年发展历程,天福集团始终保持着李瑞河到大陆创业时的初心,取之于茶,用之于茶,造福于社会。
“茶可以和身心,可以和社会;可以和两岸,也可以和天下;以茶为媒,可达大道。”自小与茶为伴,李瑞河在茶中悟出了茶中乾坤。今年已经近90岁的他,还是坚持每周有三天去品管室审评茶叶,把关茶叶质量,“我希望在有生之年为茶的事业、茶的文化、茶的发展,做更多的贡献,也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加入弘扬茶文化的事业之中”。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李瑞河认为自己并不聪明,但他却对茶用足了心血和努力,将自己的生命智慧寓于茶中,寄与天下爱茶人。
人生如茶,尝过苦涩,历尽千辛,只要永怀热爱,就能品味回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