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古树最养眼。
今年1月,生长在安徽省歙县雄村镇义成村脚水塘边的两株古樟树,由黄山博林生态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修剪枯枝、打磨、树洞修补、安装通气桩……
“你看,这两棵古树,一株树干腐烂严重,已经中空,且遭受过雷击;另一株枯枝较多,下部已中空,有白蚁活动。我们首先要去除腐烂部分,然后打磨到硬的木质部,接着喷施ACQ杀菌防腐剂、防腐木油、环氧树脂,彻底清除它的病灶;并清除古树周边的乱堆乱放、挖除四周水泥、重新培土、安装通气桩、设置围栏。”黄山博林生态公司古树保护负责人介绍道。
看着正在修复的古树,村民朱大爷高兴地说:“这两棵古树靠得很近,我们小时候就有这么粗、这么高,应该有500多年树龄了,我们那一代人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两棵古树下度过的,古树有着太多儿时的美好记忆和乡愁。”
歙县雄村镇浦口村地处三江口,东南面为新安江、西面为渐江、北面为练江,村里有丰富的山林及水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列为2019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后,该村注重保护、挖掘和延续村庄文化的根脉,对承载了村庄历史的老宅、古树、老码头等文化符号,能修复的修复,能保护的保护。
浦口村“下水渠”有一株树龄800年的古樟树被猪栏和柴火等杂物包围,严重影响了古樟树的健康生长。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拆除猪栏和彻底清理柴火等杂物,并砌磅培土,设置围栏,让古树焕发新姿,为美丽乡村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为村民增加了一处纳凉休憩的好去处,同时吸引更多“驴友”驻足拍照留念,使之成为一道独特的生态地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该村人居环境与周边的山林相互融合,青山绿地和碧水蓝天交相辉映,形成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美丽景象。
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年沧桑,被称为“绿色文物”,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景观,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地方活的编年史。2004年歙县启动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和保护工作,经过2009年和2015年补充调查,全县共普查登记古树名木1335株,共涉及植物36科56属,树种包括樟树、银杏、香榧、苦槠、枫香、南方红豆杉、石楠、桂花、黄连木、罗汉松、三角枫、麻栎、紫弹朴等,其中省专家鉴定名木6株,一级古树52株、二级古树304株、三级古树973株,分布在全县28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和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树龄超过1000年的有3株,分别位于雄村镇荃村的古樟树和深渡镇漳潭村张良祠门口的古樟树、金川乡金川村水塘凹头的南方红豆杉。
近年来,歙县林业部门建立了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对每株古树名木进行了GPS定位、拍照,编号、登记办理了“身份证”,设立挂牌保护和建立电子档案,并实行网络化管理。组织林业专家对辖区内古树名木进行“巡查、问诊”,遵循“一树一策”的原则,每年选择有影响力的古树进行重点保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森林村庄和森林城镇创建,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方案并实施。同时,建立健全县、乡、村、专职护林员四级监督管理体系,实行管理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常态性开展防病、防虫、防人损害和科学复壮工作;设置“树长制”公示牌,讲好“古树故事”,提醒大家爱护身边的古树名木。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让更多的古树名木健康生长,成为乡村旅游新地标和独特风景,为美丽家乡增色添彩,留住浓浓的乡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