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类机械工程师6人、工艺及测试工程师8人;生产制造设备测试技工10人、电气装配技工10人……”近日,深圳市轴心自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轴心自控)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总监龚勇在朋友圈发布一则招聘启事,共招99名人员。
“疫情以来,公司发展势头虽有减缓,但年均增长也有30%。人才,永远都是要优先满足、储备的。”龚勇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自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规模性疫情与散发疫情交织,虽然公司生产运营的各项成本有所上升,偶有供应链物料短缺、物流中断等问题,但提前做好准备、“练好内功”,还是能从容应对。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380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形成了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面对疫情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深圳关注到了市场主体的困难和诉求。3月25日,发布了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30条措施;4月8日,发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措施,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成本上升、供应链跟不上
这是涂春光朋友圈的一个段子——致即将逝去的3月份:核酸结果出来了,公司封了;公司开了,员工封了;员工和公司都开了,客户又封了……
“受疫情影响,企业面临的困难确实不少:供应链物料常有短缺、物流被中断、员工因为疫情不能正常返岗等……”深圳市建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滔科技)总经理涂春光直言,供应链遍布全国各地,公司停工了,供应商也会被迫停工。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也会延缓。此外,生产本是环环相扣的,一环货物运输出现延迟,其他环节的生产也必须推后。而关键岗位员工被迫停工,公司还要想办法培养新人定岗,同时安抚好不能返岗的员工。
涂春光粗略算了一笔账,受疫情影响,公司每年人工、租金、物流等各方面成本增加近6%,即近3600多万元。
对此,龚勇亦有同感。“受疫情影响,供应链偶有中断,市场需求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不能随意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导致运输不顺畅,使交付受到影响,从而造成沟通成本增加。”此外,防疫人力物力投入、停工损失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生产运营成本上升。
谈及疫情影响,龚勇认为与客户沟通方式改变了。过去,公司的技术员与世界各国、全国各地区的客户沟通大部分是面对面。疫情以来,公司不得不转变为远程沟通。“面对面指导、动手演示技术安装、现场调试复杂系统等,肯定是技术员直接上门服务效果好,沟通更顺畅,也能拉进彼此间距离。视频、远程讲解使得解决问题周期更长了,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此外,龚勇认为,因疫情缘故,市场需求更谨慎、保守了,不确定性因素也高了,因此,公司投资发展也变得谨慎了。
“练好内功很重要”
3月14日至20日,深圳这座约2000万人的超大城市,按下了“慢行键”,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活动,以“慢生活”实现“快严控”。
龙华区轴心自控厂房内,机器轰鸣,生产线上的员工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记者了解到,在3月13日晚,该公司紧急安排,能居家办公的员工,就居家办公;住在工业园区宿舍的员工,则进行园区封闭式管理。公司在严格执行防疫措施、保障员工生活前提下,封闭式生产。
“提前做好准备,练好内功很重要。”龚勇告诉记者,深圳按下“慢行键”政策发布是3月13日晚,而此之前就有疫情情况通报,公司通过风险管理识别到有可能会停工,就早早做好相应准备。例如,及时进行宿舍调整,多安排床位;防疫物资准备齐全;进行订单紧急程度分类,提前与客户沟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2020年疫情以来,轴心自控在“练好内功”上做了不少工作。在与客户沟通方面,该公司建立了远程沟通系统,完善了服务材料、技术指导方案、会议系统,将合同谈判、技术性指导等“从线下搬到线上”。“经过两年多的‘锻炼’,面对疫情期间的生产,公司成熟了不少,也有信心了。”龚勇如是说。
“公司提前安排好宿舍,号召所有员工回公司,进行封闭式生产。”涂春光说,公司主要生产家用电器控制器,若停工,客户也会被迫停工。而有客户承接了方舱医院空调等设备生产任务,建滔科技就必须将控制器部分赶制出来。
谈及应对之策,涂春光告诉记者,供应商分布在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原材料无法及时到位,对此,公司要求各供应商在公司附近设立外租仓,提前准备好物料。同理,建滔科技也在客户处建外租仓,存放交付产品。
“要发挥工会作用,做好员工关爱工作。”涂春光说道,封闭式生产期间,员工积极性特别高,团结一致保生产。由此可见,平日里工会各项关爱活动在关键时期能起到大作用。关爱员工,能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能开店,就有希望”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看到广大市场主体的韧性和努力的同时,深圳政府部门也关注到了市场主体的困难和诉求。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近期政府部门通过企业服务平台收集到的诉求,80%以上集中在成本增加、现金承压等方面。因此,深圳针对性提出实施房屋租金减免、减轻水电气费用负担、补贴疫情消杀费用、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等系列措施。
3月25日,深圳发布了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30条措施,着眼当下、救急减负,支持市场主体应对疫情、恢复元气。4月8日,发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措施,激活增效,为市场主体发展成长保驾护航。
“街道办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告诉我如何申请补贴、需要提交哪些资料。目前已拿到2500元补贴。”味佳包子店老板赖林远告诉记者,3月22日,再次开店,但“元气还在恢复中”。
停工一周,味佳包子店损失店租1000多元了,存放在冰箱的材料耗损500多元。“刚复工,生意并不好,一天营业额不到千元,收支平衡。”赖林远说,2020年疫情以来,店铺日营业额从2500元将至1000多元。他尝试过不少办法自救,汝给店铺周边的社区发送优惠信息、开展赠送活动等,但效果一般。
“慢下来是为了更快地回归正常。对我而言,能开店,就有希望。”赖林远说,在美团外卖平台帮助下,近日包子店开通了“绿色通道”快速上线外卖。此外还获得“外卖管家”服务,帮他出谋划策,扩大营收。
“疫情之下,每家企业都不容易。餐饮店应对之策,还是要做好口碑。”日日香卤鹅店华侨城店店长刘亚飞说,由于口碑好,质量有保证,疫情期间,门店承接了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一日三餐的供餐。记者了解到,为让一线抗疫人员吃得更好,该餐饮店还主动赠送了水果、酸奶等。(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友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