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平安鹰眼系统十五年:一场专注风险减量的长跑

2025-08-19 17:53 来源:金融界 次阅读
 
平安鹰眼系统十五年:一场专注风险减量的长跑

当台风“竹节草”中心还位于太平洋海面时,平安产险上海、浙江等地的客户就已经收到了台风预警信息和防灾指引。与此同时,平安风控员则赶赴高风险区域的企业和工程,实地走访,向企业提出加固、转移设备等建议。

对平安产险的风控和理赔队伍来说,灾害来临前的防灾减灾服务已经成为常规的服务。而支撑着这套精准化、标准化防灾减灾服务体系运转的,正是鹰眼系统——一个由平安产险自主研发的风险减量平台。

保险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即使从1666年伦敦大火追溯现代保险历史也有300多年的时间。这数百年里,保险行业的核心价值都锚定在事后理赔补偿,帮助客户实现风险转移。

但从国家和社会角度,风险总量并未减少。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保险价值不再局限于事后赔付,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的风险干预变得越发重要。风险减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政府、监管的文件中:保险公司应主动参与和融入到承保标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去,有效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或损失程度,从而实现整个社会风险总量的减少。

今年是鹰眼系统上线十五周年。这十五年,也是保险从“风险等量”向“风险减量”跃迁的关键转折期。站在重塑保险价值的历史交汇点,作为科技与风险减量深度融合的产物,鹰眼系统对风险减量服务的探索与实践具有更多的意义。

打造风险减量新基建:从灾害预警工具到风险减量平台

平安产险总经理助理徐华表示,平安产险一直坚持研究风险、量化风险,妥善处置风险,逐渐形成了覆盖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理赔的全周期风险管理体系。

全周期风险管理体系的平台支撑正是鹰眼系统。近日,平安在深圳举办“平安大讲堂·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活动,全面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风险减量智能服务平台“鹰眼系统”,并集中展示了鹰眼系统背后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等多项创新技术。

为提升风险减量服务质效,2010年起,平安产险就着手建设鹰眼系统,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遥感等前沿科技,探索打造“保险+科技+风险减量服务”模式,构建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打造风险减量新基建,筑牢灾害防护网。

平安产险团体财意健险部副总经理景明洲介绍,鹰眼系统1.0时期,平安产险主要是整合多方资源开发,推动承保理赔数据地理化及灾害风险数字化,实现理赔和承保的历史数据线上化。

在集成大数据的基础上,2020年,鹰眼系统迈入2.0阶段,聚焦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打造了风险地图(河图)拓展至灾害预警(相风)、巨灾管理(巨灾)、卫星遥感(太乙)及数据服务(繁星),其中灾害场景识别扩大至18种,并提前72小时预警,实现了对自然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响应、灾后评估”一体化管理。

景明洲举例子说,仅2025年上半年,鹰眼系统就在全国范围内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发出预警信息42.6亿条,线下提供现场服务超10万次,覆盖6400万企业和个人客户。

2024年,鹰眼系统升级到3.0版本,在自然灾害的基础上新增万物互联平台及意外事故风险防控,构建了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和AI算法,实现了对粉尘爆炸、电气火灾、水淹水浸等17类安全场景的7×24小时监测和风险干预。截至目前,万物互联平台已部署了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为超过5000家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今年,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平安产险进一步推出了鹰眼系统海外版(EagleX)。作为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对外的全球风险管理平台,EagleX首期上线了风险地图(Risk Vista)、灾害预警(Cat Warning)、卫星监控(Satellite Monitor)三大功能。

景明洲以巴基斯坦某水电站为例分享说,“由于该工程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边缘,雨季山体滑坡风险突出,传统人工巡检难以实现大范围实时监测。借助EagleX,平安产险通过创新应用卫星遥感与InSAR沉降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施工区山体形变隐患,并采取人员撤离、设备转移、边坡加固等措施。最终,该工程在强降雨引发的中大型滑坡中实现零伤亡。”

从1.0到3.0,从国内到海外,鹰眼系统已经从一个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升级为风险管理“平台”,承载了打造风险减量新基建的重要任务,推动保障服务从 “事后补偿” 向 “事中干预、事前预防” 的跃迁,从事后赔付的“赔”到全生命周期陪伴的“陪”的转变,不断延长保险价值链条,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全场景的便捷风险减量服务。

解码科技底座:AI驱动,科技与风险减量深度融合

如何评估一个保险机构的金融科技成色?风险减量平台是其中一个观察窗口。保险机构如何看待风险减量服务、如何思考保险价值,小到某个灾害场景的预警,大到未来服务模式变革,都能在风险减量平台建设中管中窥豹。

鹰眼系统数以亿计的数据基础和迭代细节里,正藏着平安产险数字化转型的“内功”。功能、服务、场景等容易感知到的应用层面犹如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在水面之下的数据、模型、架构等技术底座建设,才是平安产险的真正“内功”所在。

鹰眼系统的迭代升级历程也是平安产险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平安产险科技中心数据智能平台团队总经理谢文峰介绍,“在鹰眼系统1.0时期,核心技术是大数据,因为相关的灾害多种多样,数据量也非常大。我们本身的经营所积累的数据及保单量都非常大。如何在巨量的数据中预测风险,核心关键是借助大数据的技术。”

在2.0时期,除了大数据技术基座之外,平安产险科技团队深入融合云计算和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大量的数据实时计算,支撑鹰眼系统2.0的灾害的预测、预警及灾中的响应时效。

进入AI时代,多模态大模型为鹰眼系统3.0建设注入新动能。谢文峰表示,ChatGPT是聚焦语言处理,而多模态大模型把能力拓展到对音频、图像和声音等数据的处理,实现各种听说读写的能力。“平安基于自己的算力和数据研发了‘平安GPT大模型’。在这个大模型之上,我们累积了11亿个物理空间的单元,还有大概历时一个世纪的历史灾害的数据,还有10亿级的保单空间物理数据。”

而鹰眼系统3.0阶段就深入应用了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卫星遥感是监测自然灾害的常用技术,他以多模态大模型在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为例,“比如说,卫星拍摄的图像云雾缭绕,看不到地面。AI多模态大模型有一个除云除雾的技术,精细化处理之后可以得到亚米级的清晰度。”

而鹰眼系统3.0的万物互联平台是利用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工业生产、厂房和工程等场景的风险。但是,物联网预警的痛点之一是设备的误报和误触发问题。物联网设备上报数据的频度非常高,有些是秒级,有些是分钟级的,每天累积的数据量都是TB级别。既要基于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又要保持高准确率,难度显而易见。

谢文峰介绍了平安产险的技术解决方案,“我们是在设备终端里做边缘计算,把大模型蒸馏成小模型,把小模型部署在终端,过滤掉一些误触发的信息,把真正有质量和有隐患风险的数据过滤后送到服务云端来,再在云端部署智能分析的多模态大模型,形成高准确率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把万物互联传统方案的痛点解决掉。”

如今,AI技术已经成为平安产险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谢文峰进一步介绍,目前平安产险正以AI为技术底座,发起“智能体工程”,加速推进全面智能化实现智能化营销、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经营和智能化管理。“智能体工程”基于强大的模型底座和丰富的AI工具生态,实现人人均可搭建和使用智能体。

以客户为中心: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

对于平安产险来说,“变”的是随着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强底层能力,对风险的洞察和预警越来越精准、服务深度越拓越深。“不变”的是以客户为中心:15年时间,鹰眼系统所坚持不变就是从客户需要出发,持续迭代推动更加精准预测风险、处置风险,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金融服务尤其是保险服务,天然具备“复杂而低频”的特点。要打造优质的客户体验,需要保险机构在金融服务本身的复杂与客户所需要的简单之间求得平衡。

站在客户角度看,或许收到的是台风、暴雨来临前一条预警短信和防灾指引,或许是物联网设备发出的一次电路高温警报。看似简单的信息背后,是平安产险构建PB级大数据底座,也是基于AI打造的复杂的多模态大模型计算底座。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就是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技术上不断的创新,为客户提供一种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体验。

以客户为中心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在风险减量服务中,依托鹰眼系统平台,平安产险跳出了风险补偿的传统模式,回归客户对平安的本质需求,把服务前置到事前阶段,提供多元化、精准化的防灾减灾服务,有效帮助客户降低事故发生频率或损失程度,让客户真正拥有平安,也打开了更广阔、高频的服务空间。

下一个十五年,是一个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的时代,也是财产保险行业迈向风险减量服务无人区的时代。保险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勇于突破创新,相信鹰眼系统正是平安产险对于“创新”的一个回答。(平安产险大连分公司供稿)


点赞()
上一条:平安“鹰眼”上线15周年,中国风险减量经验何以输出全球?2025-08-19
下一条:天然博士联合京东健康发布DHA品质标准 共筑好营养质量防线2025-08-19

相关稿件

平安“鹰眼”上线十五周年:深度应用AI技术,发布“EagleX”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2025-08-07
平安产险成功举办第一届四明保险论坛“风险减量·保险高质量发展之路”分论坛 2023-11-13
平安“鹰眼”上线15周年,中国风险减量经验何以输出全球? 2025-08-19
二十五年回眸不间断的600年,水井坊用一场纪念致敬传承与守护 2023-09-11
2023年商用车风险减量服务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2023-05-1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