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六年IPO融资近万亿元 科创板持续赋能“硬科技”

2025-08-06 14: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六年IPO融资近万亿元 科创板持续赋能“硬科技”

作为培育硬科技企业的重要平台,截至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持589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初步形成了“技术—资本—产业”的良性生态。

  近日,来自产业界、学术界和机构的各方代表,围绕如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这一良性生态展开热议,为激活中国科技创新动能出谋划策。

  助力多领域筑牢“硬科技”根基

  在科创板的助力下,一批硬科技企业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用技术创新改写行业格局。

20250806145301_dkoe4yadfo.jpg

技术人员在位于上海的迪哲医药实验室内工作。资料照片

  在生物医药领域,迪哲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张小林深刻体会到资本市场的力量:“创新药研发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科创板的支持让我们得以专注源头创新。”在科创板赋能下,企业两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其中一款更获美国批准,研究成果连年获国际学术界认可。泽璟制药作为科创板首家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董事长盛泽林表示:“得益于科创板创新政策的持续支持,上市后我们完善治理、引进人才,3款新药获批上市,营收逐年增长。”

  半导体产业中,安集科技董事长王淑敏坚守“研发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公司每年研发费用占比近20%,研发人员占比超50%,全球拥有670多项发明专利。“科创板在资金支持和人才吸引上给予关键助力,让我们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精耕不辍。”她强调,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已应用于全球一流生产线。拓荆科技董事长吕光泉则将科创板视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上市前面临研发投入压力,上市后募资精准投向研发,PECVD等核心产品实现技术跃升,助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发展。”

  信创与新材料领域同样成果丰硕。达梦数据创始人冯裕才历经十年“三无”(无人、无设备、无资金)困境研发出国产数据库,科创板上市后业绩稳步提升,入围“2024最具价值科创板上市公司”榜单。“我们将加快关键领域国产化替代,让自主产品从‘可用’到‘好用’。”他说。中复神鹰总经理陈秋飞带领企业建成全球单体最大高性能碳纤维基地,实现百吨级T1100级超高强度碳纤维量产。他说:“科创板赋予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将技术理想转化为产业实力的战略通道。”

  专业服务架起资本与科技的桥梁

  券商作为资本市场枢纽,通过专业服务推动科创企业与资本高效对接,成为科创板改革的重要实践者。

  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认为:“科创板以‘硬科技’为锚点,引领资本市场改革向深向实。”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江禹则强调制度设计的精准性:“科创板通过串联产业链创新要素,加速技术、资本、人才流动,让资本活水精准滴灌科技攻坚领域。”

  招商证券董事长霍达见证了科创板的成长:“从首批25家到如今580余家企业,科创板通过交易、退市、再融资等制度创新,成为硬科技企业绽放光芒的舞台。”申万宏源董事长刘健则以“苏州现象”为例,指出苏州借助科创板推动大批“小而美”企业上市,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第三城,A股上市公司数量第五城,这体现了科创板对区域科创产业的催化作用。

  国联民生董事长葛小波关注长期资本培育,“科创板通过支持股债融资、吸引社保和保险资金,让更多‘耐心资本’进入硬科技领域。”国泰海通董事长朱健认为,科创板作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极大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系统性制度改革,“科创板在设立之初便引入战略投资者跟投制度,近期又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有利于发挥专业投资机构在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价值发现能力方面的作用。”

  全链条制度创新塑造良性循环

  学界专家从制度经济学与产业发展视角,深入剖析科创板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机制。

  复旦大学教授钱军认为,科创板构建了完整生态,从发行上市到股权激励,全链条制度创新塑造了“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的集聚效应,推动创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指出科创板“1+6”新政的关键价值:“本次科创板改革是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通过分层管理、专业机构参与和领域拓展,既能化解未盈利企业的融资困境,又能引导资金精准投向硬科技。”

  天风证券策略首席吴开达解析科创成长层意义:“对标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成长层精准覆盖早期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服务链条,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姚亚伟表示,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能够借助顶级风投、产业基金等专业机构的眼光,为审核注入“市场智慧”。

  广发证券分析师刘晨明指出,科创板运行成果是“发行、投资、资产”三端结构优化,凸显创新驱动特征。复旦大学教授张宗新表示,科创成长层的设立,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包容,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拓宽科技创新覆盖范围。

  专家普遍认为,从企业的技术突围到资本的精准赋能,再到制度的持续进化,科创板六年来构建起支撑硬科技发展的生态体系。随着“1+6”改革措施深化,这片创新沃土将继续孕育更多引领未来的科技力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点赞()
上一条:​AIGC黑科技×科学方法论双驱 京东“新品孵化三步法”助力商家新品快速爆单2025-08-05
下一条:数码视讯AI Agent赋能广电智能化新征程2025-08-07

相关稿件

科创板开市四周年:吹响科技创新集结号 2023-07-23
思仪科技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 2023-07-03
科创板改革精准浇灌“硬科技” 2024-06-23
科创板开市三周年 总市值突破5.5万亿元 2022-07-22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过会 “硬科技”属性被重点问询 2024-08-03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