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主要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呈现了新格局。中国近年来的科技创新实力增长迅速,并将逐渐成为全球创新领域的领导者。
中国在全球创新地位不断提升
从近十年全球创新指数来看,中国排名不断攀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8》,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40个参评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4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结果接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根据上述报告,国家创新能力指数连续两年进入全球前15位,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是排名最靠前的。
世界创新格局存在向东转移的趋势。中国在中高收入国家里的创新优势很突出。中国创新指数得分已接近人均GDP在五万美元左右的欧洲国家,而我们现在的人均GDP刚刚突破一万美元。
欧洲的一些小国往往创新能力非常强。如瑞士、瑞典、丹麦、荷兰、芬兰,这都是欧洲的小国,他们不仅面积小,人口也少。在开放、创新、合作中,除了与大国保持密切联系,也要重视发展和小国的合作关系。欧洲这些小国不但创新能力强,而且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也很高。联合国创立的人类发展指数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三项指标来衡量。根据2018年的排名,挪威排第一,爱尔兰排第二,瑞士排第三,中国香港和冰岛并列第四。
中国创新的优势和短板
从创新指数来看,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五个维度中,我们的优势和短板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强项主要是在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方面。我国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仅次于美国。我们的弱项是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这三个指标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虽然我们这几年经费投入很大,在科技领域的改革力度也很大,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评分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基础研究、创新产出、高水平论文产出等方面有一个过程,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基础研究、创新产出来看,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面向未来,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当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同时要加大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力度。虽然现在我们的研发投入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我们的大量研究集中于后期的成果转化、应用研究阶段,还迫切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从知识创造的角度来看,中国高水平论文的发布总量排到世界第2位。对比2000年,当时的排名是第12位。2006年以后,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三个国家中长期规划,论文的发布数量才逐渐上升,进入到前三。2010年以后,我国稳居第二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世界上占据创新高地的国家处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的位置上长达几十年。我们不能懈怠,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