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技术创新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3-10-30 14: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次阅读
 
技术创新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编者按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全球互联互通。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

这是2023年9月11日在埃及开罗以东拍摄的建设中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 摄)

  “中国建造” 架起合作共赢“联通桥”

  俯瞰地球,“一带一路”海陆两条弧线不断延伸,一张以大通道与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全球互联互通网越织越密。

  十年间,从地中海沿岸的埃及阿拉曼新城到曼彻斯特空港城,从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到阿布扎比码头……“中国建造”架起的合作之桥,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相通”。

  这条横亘万里、绵延千年的金色之路,如同缄口不言的老者,见证了一个个“超级工程”的崛起,也记录着中国的创新者、建设者沿途播撒“种子”、传递中国智慧,收获金子般的情谊。

  “中国建造” 打通要道

  纳西里耶,伊拉克第四大城市,坐落着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邦——乌尔古城。幼发拉底河自东穿城而过,伊拉克1号高速公路毗邻。

  这里不仅是伊拉克的重要粮仓,且有着庞大的石油储量。然而,当地现存机场的规模和条件阻碍了纳西里耶成为亚欧两洲空陆中转交通枢纽的可能。因此,扩改建为一座国际化大机场的需求尤为迫切。

  终于在万千期待中,今年盛夏,纳西里耶国际机场正式开工。这是中国建筑集团重返伊拉克市场后的第一个基础设施项目。正是中国设计与施工团队的加入才使之扩建成为可能。

  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屡创新低、气温屡创新高,纳西里耶地区的夏季气温常常超过50摄氏度。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对混凝土的质量提出极高要求。

  “过去,当地连能生产满足机场建设体量与质量的混凝土搅拌站都没有,我们也都没经验。”参与该项目的现场工程师付尔德回忆。

  “项目团队研究论证,给出了从原材料准备到最终浇筑养护的全流程温控方案,建成了伊拉克南部唯一的强制式搅拌站。这也是伊拉克工艺要求最严格、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搅拌站,对中东高温极热区域混凝土施工都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付尔德说。

  中建一局伊拉克纳西里耶机场EPC项目经理刘飞龙介绍:“我们搭建完成了国际国内相互补充的供应链,发挥全专业全流程管理优势,借鉴过往海外项目建设经验,形成了包含计划、采购、制造、交付、售后等全周期国际供应链的管理体系。”

  目前,一座历经战争洗礼几近荒废的4C级机场,正在朝符合大型飞机起降的现代化4E级国际机场迈进。

  两年后,这里将成为伊拉克西南地区的航空枢纽中心,满足波音B777、空客A330等大机型的起降,连通伊拉克多个区域之间及周边国家的交通与物流,提振区域经济发展。根据远期规划,未来这里的年客流量将达200万人次。

  这只是“中国建造”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瞥。马尔代夫首个4F级机场——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中巴经济走廊重点项目——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孟加拉国重点项目——希莱特奥斯玛尼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中国建造”持续为所在国经济腾飞、增进当地人民福祉贡献中国智慧。

  “希望早日看到大飞机从更多中方承建的高级别机场起飞、远航。”刘飞龙说。

  创新方案 铸就典范

  古老的尼罗河畔,埃及首都开罗以东50公里,一座现代化新城从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拔地而起。

  “如果你2018年来这里,除了沙漠什么都看不到。而今,这里与现代化都市没有区别。”当地工程师瓦利德说。

  开罗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最大城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2015年3月,为减轻开罗的人口与交通压力,埃及政府计划在开罗以东建设一座占地约700平方公里的新城作为新的行政首都所在地。

  根据规划,拥有非洲第一高楼、智慧化运营、无现金支付、大面积采用太阳能发电的新行政首都,将与大埃及博物馆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埃及国家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基建工程一道,彰显埃及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决心。

  然而,考虑到现实,要在沙漠中建一座新城,尤其还包括385.8米的摩天大楼,当地独特的地质结构、常年的风沙、夏季的极高温对于设计、施工而言,都是巨大挑战。

  中方在建筑领域积累的创新技术与丰富经验,能够弥补埃及建造力量的不足。2017年10月,中方在埃及承建的最大项目诞生——埃及新首都CBD项目正式签署。对埃及而言,“拥有世界级中央商务区”的梦想即将由蓝图变为现实。

  如今,瓦利德眼中的现代化都市已现雏形。高385.8米的中央商务区标志塔正以“非洲第一高楼”的高度,装点埃及的天际线。

  “从2018年5月2日启动勘察,到2021年8月8日主体结构封顶,仅用时3年多。进入标准层后,基本保持每层5至6天的建设速度,最快的一层仅用了100小时。验收100%合格,真是个奇迹!”见证中央商务区巨变的埃方工程总监阿卜杜·拉希姆说。

  奇迹的取得并不容易。在沙漠地区复杂环境中建设超高层建筑一直是世界难题。埃及新首都所在的沙漠地带岩层分布不均,岩石层及土质层层叠交错,如果按照埃及当地规范施工,整个埃及市场旋挖设备都无法供应,不能在既定工期内完成打桩任务。

  “没有历史数据、没有现成经验可依,唯有创新。”中国建筑埃及新首都CBD标志塔项目经理魏建勋说。

  30余套方案的推倒重来后,适用于超高层泵送的高强混凝土终于研发成功,新研发的混凝土强度可达C100,创造了沙漠高温地区高强度混凝土的应用纪录。

  地中海南岸,埃及的另一座新城——阿曼拉新城的崛起,也有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功劳。

  “受喀斯特岩溶地质影响,阿曼拉新城所在地的地层分布呈‘千层饼’形状,并且与近海水系贯通,水文地质环境复杂,基坑降水难度极大。”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阿拉曼新城超高综合体项目T01标段项目经理张秀川说。

  中国项目团队基于国内深基坑盲沟明排技术,创新开发出降水井盲沟协同排水体系,成功解决了超深基坑降排水问题。

  不仅如此,中方为阿拉曼项目量身定制了绿色低碳方案,促进当地建筑业向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施工团队应用了液压防护屏、液压爬升模板,设置高空垃圾通道、强噪声设备降低噪声棚,通过超高层泵送水气联洗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降水长期、动态循环利用,预计年节水量1100吨、年节电量2万千瓦时。

  跨越山海 续写情缘

  中国智慧点亮世界地标、闪耀“一带一路”的同时,也让更多共建国家的人们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亲近中国。

  埃及阿拉曼新城,35岁的钢筋工马哈茂德·伊扎特跟随他的“中国师父”宋国帅一早就来到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项目部为每位埃及工人指派一名“中国师父”,以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来自中国河南的宋国帅与来自埃及南部的伊扎特从此结下师徒情。

  “他喝着尼罗河水长大,我喝着黄河水长大,现在又在同一个项目上,靠技能立足。”宋国帅这样形容他们的缘分。

  宋国帅在钢筋图纸上写写画画,计算好每根结构柱的钢筋间距与箍筋数量。伊扎特则按照师父提示,娴熟地用钢丝挽出一个个缠扣。

  “用不了多久,标志塔的光芒将会点亮地中海,这有包括师父和我在内的中埃两国建设者的功劳。”伊扎特说。

  10年来,随着国与国之间经济合作的日益密切、“一带一路”友好城市的朋友圈不断扩容,民与民之间的情谊也由一粒粒种子成长为大树。

  “600多年前,中国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与西印度洋。他们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却从未占领一寸土地,只留下了和平和友谊的种子……”如今,中国古代开拓者的传奇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传颂。

  一代又一代“新丝路人”还将留下互利合作的新足迹。不变的是,承载着国与国共建共享、民与民和平友爱、开拓者合作共赢的佳话,也将以新的故事传承下去。(记者 张漫子 北京报道)

  绿色合作 赋予生态治理新动能

  埃塞俄比亚人齐纳布·博拉一直记得,小时候尝过一种特殊风味的蜂蜜,“像巧克力一样”。但荒漠化持续扩张,把那份独特的美味,连同许多生活中的美好,封存在他的记忆里。为了寻回曾经的甜蜜,博拉正和中国科研人员一起,努力让绿色回归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

  这是一名普通人修复生态、追寻梦想的故事,也是“一带一路”绿色合作联通世界、造福万家的缩影。

  十年来,“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奋楫逐浪,持续赋予全球生态治理新动能。

  绿色科技焕生机

  博拉的家乡埃塞俄比亚的西北面是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沙漠扩张,导致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一些撒哈拉以南国家荒漠化日益严重,旱灾和饥荒频发。

  为抵御撒哈拉沙漠南侵,11个撒哈拉以南国家2007年在非洲联盟主导下成立泛非“绿色长城”组织,希望跨国合作建设一条横跨非洲、阻挡世界第一大沙漠侵蚀的防护带。近年来,依托位于肯尼亚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为这一计划提供科技支撑,借鉴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成功经验,助力非洲“绿色长城”建设。

  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与3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超过40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

  十年来,以地球为画布,“一带一路”绿色科技合作的画卷铺展开来,日益成熟的合作平台和机制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科技创新谋篇布局。

  在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水量丰沛,但与水相关的环境挑战突出。究其原因,在于水质——清澈的水源不等同于干净的饮用水。中外合作研究发现,该国约三分之一村庄60多万农村人口使用无保护的露天水源,饮水不洁导致肝炎、伤寒和痢疾等疾病高发。

  以中国农村地区已有的“净水屋”为基础,中方研究人员因地施策,为吉尔吉斯斯坦定制研发“成套膜技术净化集中供水站”。如今,已有11座这样的“净水站”在吉尔吉斯斯坦建成,为约2万人提供清洁饮用水。

  从荒漠化防治到植物研究,从气象监测预警到水源优化利用,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描绘着一幅幅小而美、惠而实的“工笔画”,为人们建设美丽家园注入绿意和生机。

  绿色发展聚共识

  “每公顷将近5800公斤!”乌兹别克斯坦人谢尔佐德·多纳耶夫兴奋地向中国专家通报今年棉田的好收成。自从用上中国的棉种和技术,他家棉田产量几乎是过去的两倍,而成本、特别是用水量则减少一大半。

  对多纳耶夫来说,更看重的是中国节水技术带来的发展前景。许多乌兹别克斯坦棉农的生计,正面临咸海生态危机的严重威胁:曾是世界第四大湖的咸海,在过去60年间已缩水超90%。

  经过近5年联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家共同找到关键因素。双方签订咸海生态治理协议,并建成节水棉田示范区,推广高效节水技术修复咸海生态的治理方案。经测算,如果大面积采用,每年预计节水80亿至100亿立方米,能有效帮助维持咸海湖面面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绿色发展理念始终体现在“一带一路”合作里。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素有“冷都”“风都”之称,多年来致力于建设规模宏大的首都圈生态屏障。为提供技术支持,中方研究人员扎根大风肆虐的盐碱地,引进树种、改造地形,已建成23公顷绿化示范林。

  实际操作中,中国研究人员采用降低种树密度的做法,“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成功实践在这座示范林被复制:严密测算降雨量、地下水含量和树种耗水量后,降低种树密度却大幅提升防护效益。

  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令哈萨克斯坦专家们折服。为学习更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研究大学森林资源与渔猎科学系主任达尼·萨尔谢科娃等专家多次来中国考察。她期待两国绿色合作持续深入发展。

  十年来,中国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转变成引领者。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共建美丽世界,中国的实践探索和科学理念指导为“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打开更广阔前景。

  绿色家园齐守护

  10月初在比利时举行的2023年世界客车博览会上,60多家来自中国的参展企业带来绿色出行“中国方案”,成为展会焦点。

  在欧洲、在拉美、在东南亚,如今在世界各地的街头总会见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它们不仅提供低碳、智能出行方式,还极大助力当地物流业减碳。

  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0%;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0%。

  过去十年,中国绿色技术不断发展,并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与各国分享新能源汽车、光伏、水电、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的产品、技术和经验。

  从2017年出台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到今年5月发表的《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再到8月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和金砖峰会,中国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凸显,各方积极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院长卡纳特别克·阿布德拉赫马托夫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联合起来造福子孙后代,而“一带一路”倡议为绿色可持续未来作出大贡献。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体现,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文明永续发展进步指出方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十年成就举世瞩目,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不竭动力。(记者 葛晨 北京报道/参与记者:张家伟、郭雨祺、刘恺、张继业、关建武、李奥)


点赞()
上一条:聚势启新!道达尔远景助力重庆制造业绿色转型提档加速2023-10-29
下一条:技术创新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2023-10-30

相关稿件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这样说 2022-04-23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知行合一 2023-04-11
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09-14
从大基建到小工程 中央企业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3-08-09
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2023-06-08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