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9日,美国总统拜登宣称,中国汽车可能会充斥美国市场,“给我们的国家安全带来风险”。美国政府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加以应对。他声称,“我已指示商务部长对采用来自令人担忧国家技术的联网汽车进行调查,并采取行动应对风险。”
同时,他还署了旨在阻止外国实体获得大量美国人个人数据的行政令,防止包含中国在内的“受关注国家”将数据或被用作商业和军事用途。
针对“中国汽车 ”,去年以来,美国一直吵吵嚷嚷,一会儿议员说要把基本关税从目前的2.5%提高到100%,将总税率将从目前的27.5%提高到125%,一会儿美国制造业联盟说要阻止从墨西哥进口低价中国汽车以挽救美国汽车产业,一会儿美方又说它们构成重大国家安全和数据风险,考虑采用关税以外的方式,限制中国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现在,靴子终于落地,即采用泛安全化手段扭曲市场,用国家力量阻截“中国汽车 ”。
可笑的是,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发布《2023年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报告》,倒打一耙,诬称中国是“国际贸易体系的最大挑战”。汽车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从德国人发明汽车到美国人让汽车走入工薪阶层,从日本汽车产业崛起到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并跑者甚至领跑者,正好对应着工业1.0到4.0的时代更迭。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202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31日报道说,以新能源汽车为引擎,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出口汽车44.3万辆,同比增长47.4%,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
这种更迭透露出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表示,中国的汽车出口“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截至2023年底,中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401.5万件,成为全球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年公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位居第12位,是全球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中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太阳能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达12.64万件,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排名前10位的重点企业全球有效专利量超过10万件,居全球前列。
正是基于此,凭借着强大的性价比优势,中国车企在产业竞争中已经占据了领先优势。根据汽车行业分析机构JATO Dynamics的一项研究,自2015年以来,欧洲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从4.9万欧元上涨至5.6万欧元,美国电动车的平均价格从5.3万欧元上涨至6.4万欧元,而中国电动车的平均价格从6.7万欧元下降至3.2万欧元,低于燃油车的价格。不久前,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马克华纳致信能源部说,“美国在电池技术商业化方面落后亚洲10至20年,中国目前占据全球产量的75%”。试图人为改变市场机制长期形成的供应链格局并非易事。
然而,为了夺回优势,这个“建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却惧怕“中国汽车 ”,不惜以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方式,动用国家力量,采取一系列单边主义措施,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扭曲市场,阻截“中国汽车 ”。美国拜登政府上任后延续前总统特朗普对中国汽车 加征25%关税的政策,并在2022年8月出台的《通胀俏减法案》收紧“买美国货”政策,将中国公司生产的电动车、电池和其他零部件及资源排除在其供应链外。这次所谓“前所未有的行动”只是其另一种表现而已。
美国针对“中国汽车 ”的极端措施,是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和歧视性贸易行为的另一种霸权表现形式。其本质是为了维护霸权,挤压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空间,全方位解构中国深度嵌入的国际贸易体系,从而谋求重构“去中国化”的国际贸易格局,把发展中国家长期压制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正如商务部世贸司负责人2月26日回应指出的那样,近年来,美方以“美国优先”为出发点,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实施单边贸易霸凌,制定歧视性产业政策,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秩序,损害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利益。
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已裁决美相关措施违反世贸规则的情况下,美方不仅拒绝执行世贸组织裁决,还使世贸组织上诉机构陷入“瘫痪”,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严重破坏。美方不反思纠正自身行为,反而以抹黑、“甩锅”的方式掩饰开脱自身违规和破坏行径。
美国才是国际贸易体系最大挑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