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胤禛在《七夕处暑》中写道:″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稿成今夕会,洱洒隅年愁。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将陈瓜叶宴,指影拜千牛。“其意是说,在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会的七夕后,早秋处暑姗姗而来。此时,阴历七月火星下移,暑热开始消退,天气渐凉。飘香的瓜果也摆到了宴席之上。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太阳黄径到达150度时交节。处暑即为”出署“,是炎热离开的意思,酷热难熬的天气接近尾声,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在北方,处暑后会有明显降温。在中纬度大陆地区,热量存放会发生较大变化,热量存少放多,天气逐渐凉爽,但有时也会出现″秋老虎”的回温现象。在南方,受西北季风影响较小,处暑后还要有十天左右的炎热天气。一般情况下,白露时节正式入秋。宋代诗人仇远在《处暑后秋日》这样描述:″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这正反映了处暑节气由炎热渐变清凉的特征。
从夏日走到处暑,万物从狂躁走向成熟。宋代苏泂在《处暑》诗中曰:“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蛰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表达着人们经过夏天的洗礼,得到了心地平和与柔软的长寿方法和经验。但与天空大海比起来,又多了些无奈。实际上,处暑应该是这样一个节气:逐渐从狂热走向收敛,学会了冷却;从奔放走向成熟,学会了收获。瓜果和谷物在夏天疯狂生长,在秋天稳稳沉淀,结出丰硕果实;人们在惊涛海浪中历经艰辛,今后的日子也会平和许多,学会沉稳刚毅。秋天,给着我们成熟与收获的惊喜。
处暑的三个物候现象是: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这时节,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沗、稷、稻、粱类开始成熟。宋代张嵲在巜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中云:“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飘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从中可以看出处暑时节物候与天气景象。
处暑时节,终止了夏天的生长,开始了内在的芬芳。处暑时节,由于日夜温差增大,夜寒昼暖,农作物白天吸收养分到晚上储存,很快成熟了起来。常说″多事之秋“,就此开始,金秋大幕徐徐拉开,满目都是累累硕果。在处暑后,你会看到那挂在枝头的红石榴,看到那波浪翻滚的无际稻田,看到那玉米高粱的一地金黄,看到那花生在河边沙地大片成熟,看到那芝麻结果后的整齐队伍,还有那无数的葡萄、枣子、苹果、梨子、桔子等丰收的果园。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早秋曲江感怀》中曰:“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风来,何花半成子。”它道出了秋的美丽,秋的多姿,秋的成熟,秋的收获,我们应为秋天放声歌唱。